你我皆为摆渡人—南通大学“摆渡人—走近精神病患者”社会实践小分队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我进入大学以来的第三次假期社会实践经历。与以往两次不同的是,我担任了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负责人的角色。作为实践活动的负责人,除了对选题本身的思考、构想,我在很多其他方面也得到了锻炼。例如,如何协调队员,如何调动队员积极性,面对突发情况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回忆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收获颇多,感慨颇深。
精神病人的生存现状及大众对精神病患者的态度这一选题让很多人闻之色变,望而却步。在知识缺乏和思想狭隘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精神病与自己相距甚远,毫无关系,因而拒绝配合我们的实践活动。这恰恰反映了大众对这方面的科学认知极其匮乏,知识盲区亟待扫除。
根据最新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精神健康问题仍然是我国的重大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波及。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一些人将精神病患者以及其家人都严重污名化,这些人已成为一个不理智群体。大部分的精神病患者家属对精神卫生认识肤浅,对精神病治疗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所以,精神病患者以及其家属病耻感非常强烈,大部分的患者家庭都是偷偷摸摸地给患者治疗,这严重影响了精神病患者的治疗进程以及效果。再加上旧媒体对精神病肆意宣传,片面地、有色地报道,负面评价被大肆传播,导致整个社会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看待精神病的氛围。这些现实因素严重影响到精神病患者病情恢复和回归社会。精神病患者是生活在病痛中的弱势群体,而社会的歧视则是一道冰冷的高墙,特别是对那些在康复中的精神病患者,更应亲近和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树立生活信心,并帮助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严禁讽刺、挖苦、歧视,避免患者再度受刺激,使病情反复或加重。我国学者的研究集中在精神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三个方面,与西方国家相比还较少。国外的多项研究已经表明,随着大众对精神疾病认识的加深,他们对精神疾病的负性评价也逐渐减少。为此,我们利用社区教育等多种方法,在社区等地广泛开展精神卫生知识的宣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大众对精神病患者的恐惧心理和消极评价。
站在小分队负责人的角度上看,团结互助对于团队而言至关重要。人心不齐的团队就好比劲不往一处使的拔河队,不需要多么强大的对手,内部即不攻自破。此外,责任感也尤为重要。一个人无论能力多出色,若缺乏责任感,恐怕其能力也得不到充分发挥。反之,若一个人并非能力超群,但其责任感极强,那么在责任心的驱使下,他会尽己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最终结果也无可厚非。
此次社会实践旨在通过走近精神病患者、对大众对精神病的认识、对精神病患者的态度的社会调研,了解精神病患者的生存现状,为患者自身、家人、社区和社会提供一些建议,使大众了解精神病以及精神病患者,改善社会对精神病的态度,提高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包容性,让部分精神病患者能重新承担起社会责任,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此外,本小分队此次暑期社会实践的选题与我们的专业挂钩,可以让小分队成员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巩固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积累社会实践的经验,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打下基础。相信待到金秋烂漫时,我们会收获最丰硕的社会实践成果!
医学院(护理学院) 蒋府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52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