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的决定在我的心中挣扎了很久,在确定支教后,我的内心也是忐忑不安,没有任何经验的我要怎么去跟小孩子沟通?怎么传递知识?又怎么在和他们打成一片的同时树立老师的威严?……带着这种种忐忑纠结我来到了东旗小学,去开启这段未知的旅途。
初入东旗,看到学校周围的环境,内心不禁有些感伤,校外是一条没有修好的路就连校园的大门前的路都被破坏,校内是两栋一小楼和一方小小的操场。
我的支教历程可谓起起伏伏。在支教的第一阶段教授的手工课,看着我拎着一大堆教学用具踏入教室,孩子们会发出兴奋的“哇”声,看着孩子们用画笔在纸上绘出自己的五彩的世界,天空、大海、沙滩、草原、五彩的楼……看着那真挚的笑脸,听着那兴奋的讨论,我更找到了支教的意义。在折纸课上,“老师,我做得对吗?”“老师,是这样吗?”“老师,你看看我的”……孩子们雀跃着折出一枚枚真诚的心。支教的第一天,就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这也是我人生中教授的第一堂课。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也给了我莫大的鼓励,之前那一个多月的忐忑不安慢慢地消散了。
第二天,孩子们依然很感兴趣,可是第三天,已经见了这些东西的孩子们迅速“喜新厌旧”。在台上的我,看着四年级孩子厌厌的神态,我的内心也是有说不出的难过滋味。于是我改变了教学方式,从玩到玩加学,记得在那节课的结束,我让孩子们准备明天的课程主题——我的梦想。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用画笔绘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用铅笔写出自己美好的梦想。可是想象终究是想象,上课时,一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们居然告诉我“老师,我没有准备。”“老师,我没有梦想。”……听到这些话,我有些心痛又有些生气,一板一眼地训斥了他们。那一节了是那十五天来最沉闷的一节课。可是,下课在办公室里,我看着那些精彩的画,稚嫩而又坚定的语句,我发现我错了。那些画哪里是没有准备的呀,那些孩子们只是出于调皮捣蛋的心态在和你“唱反调”。那节课后,我也深刻反思了自己,也更加懂得老师朋友的尺度。
支教的第二阶段。我教授的是历史课,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底纹丰厚,喜欢历史的我也希望孩子们能够发现中华智慧结晶,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更希望能做到以史为鉴。从盘古开天到蚩尤之战,从纣王妲己到烽火戏诸侯,从四大发明到四大美女……在趣味历史中和孩子们一起感受千年文化底蕴。历史课的气氛明显不同,因为每天都是新的东西,孩子们对于新奇的,知识盲区是非常感兴趣的。印象最深刻的一节历史课,是8月15日那天,那一天是日本投降74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历史课必须得做点什么。在这节课上,我觉得无比庆幸可以开历史这门课,因为对于这个日子没有一个孩子知道,对于这段沉痛的历史孩子们的了解寥寥无几。抗日战争的历史不眠不休说上一个月也说不玩,我能做的也只是粗略地介绍。这节课后,我更感受到历史从孩子们抓起的必要性。我也更加坚定了支教的意义。
支教的一部分是教学,然而课下也是支教不可或缺的另一部分。仍然记得那个下午,一群孩子们在要篮球,一些孩子们在跳绳,还有几个孩子在玩滑车。和几个同行的老师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孩子们兴奋笑闹,我多希望时光能够停留在那一刻。终于,我也加入了他们,站在滑板上感受着笑声的环绕,那一刻,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时光像指间的沙,让人抓不住。转眼到了支教的最后一天,这一天,不知怎的,我的内心始终高兴不起来,或许是离别在际,又或许是仍有遗憾……记得离别的那一天,四年级的一个孩子一直跟在我身后和我聊天,“老师,我最喜欢历史课了”那句喜欢让15天的疲惫瞬间消失殆尽。那一刻,我知道,这次支教是圆满的。
十五天的短期支教结束了,从起初带着传递知识和希望到最后培养兴趣和陪伴,对于支教我也有一番新的思考。支教前,我对于支教的理解特别狭隘,认为支教是停留在几年前课本和媒体的支教,教育极端落后贫穷,孩子们对于知识无比渴望。但是,在经过十五天的支教后,我才明白,如今,尤其是这种短期支教,支教的意义在于陪伴关怀和兴趣激发。从实际上来说,学校的虽然比较小,但是教学设施依然配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自然比我们这些“临时工”要专业得多。在支教中,课程更多的是激发孩子们潜在的才能和兴趣,不拘泥于单纯的知识传递。另一方面,则是,为孩子们带来更多更新的视角,用新去激发孩子们的思考。支教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陪伴与关怀,暑期,对于这些大多是留守儿童的孩子们说是一个孤寂的时光,然而支教队的到来,为他们的暑期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孩子们是学生,而我们也是学生,孩子们更愿意和我们敞开心扉,和我们一起学中玩,玩中学。
这十五天短暂而美好,我多么希望时光就停留在这段日子里,可以多点时间和孩子们一起。这一别,我和这群可爱的孩子将会再无交集,这段时光也只能停留在回忆里。未来,我将带着孩子们给我的鼓励继续做一个传递知识、陪伴、关怀与爱的山大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582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