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科技与时俱进的今时今日,我们生活的社会中的产品生产越来越多地融入了机械化流水线操作。多了智能,少了人工;多了机械加工,少了手艺制作。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是时代进步的体现,但是从某些角度看我们或许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发出无声的叹息。那些老祖宗遗留下的,传承而有的手艺技术我们是否还真的能守得住吗?
我们18环境本2班开展了“让文化说话一传统手工艺随环境变迁调研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由班级成员组成的6支小分队,于2019.7.6开始分别前往衢州市各个地方调研关于手工艺的现状,有龙游皮纸,江山清湖老街上的祭盘、竹篮、竹刷,沈氏古琴坊,蛋雕等等,接下来听听手工艺人讲诉他们的故事。

一位做木匠的老爷爷姓何,有78岁了,小时候就开始跟自己的师傅学的,至今已经六七十年了,他以精湛的木匠工艺在街里闻名,何爷爷制作的祭盆整个都是桑木制成,通过榫接等方式拼接,无一根钉子的参与。虽然老爷爷手下有门生,但因其艰苦的手工活环境几乎都难以坚持。
爷爷说传统文化是广义的,古琴制作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现在时代在变化,古琴对人们来说有些陌生,出现的频率很少。但琴艺的学习对人们来说很重要,培养人内心的平静,一种情操的陶冶。沈氏古琴坊,它没有坐落于闹市,而是在一个小巷里,就像古琴一般,在一个让人心静的地方。

徐奶奶编的篮子有大、中、小之分,而一个小篮子就要耗时三小时,徐奶奶编了二十多年的篮子,所消耗的时间也不是几个小时那么简单了,这是她的美好时光,而这个篮子也承载了奶奶的希望,但是徐奶奶说她的这门技术并没有找到继承人来传承下去。

手艺人制作精美的手艺制作。这里既是手艺又同样是守艺。尤其是时至今日,更多的人们不断地告别着单调,辛苦的手工艺创作,而不断地渴求着融入快节奏的大都市生活。那么这群还可以沉静下心去创作的人们无疑是可歌可敬的。为了这些有故事的艺术品,中国的手艺人们除了将老祖宗留下的手艺进行着坚守,更通过钻研和学习在不断地创新。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内心,爱得上艺术,守得住技艺,这便是手艺人的写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58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2021年7月26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三下乡薪火之队前往佛山市里水镇金溪社区携手金溪社区融爱家庭服务中心开展暑期夏令营活动,围绕主题“党史魂赋少年志,振兴路筑强国梦”,老师为同学们准……
薪火之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7月19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三下乡团队”薪火之队”携手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金溪社区融爱家庭服务中心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此次夏令营活动主要分三个课程“军人体格锤炼”“百年党史“……
薪火之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入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2021年7月30日上午,金溪党委、金溪融爱家庭服务中心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薪火之队”在和顺行政服务中心7楼会议室里联合举办了党史理论宣……
薪火之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2021年7月26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三下乡薪火之队前往佛山市里水镇金溪社区携手金溪社区融爱家庭服务中心开展暑期夏令营活动,围绕主题“党史魂赋少年志,振兴路筑强国梦”的多元主题课堂,……
薪火之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8月7日,薪火之队携手佛山市里水镇金溪社区融爱家庭服务中心举行的夏令营活动迎来结营表演。时光飞逝,转眼三周的义教之旅就要结束了。所有学员们为了结营表演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经历了……
薪火之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为了铭记党的光荣历史,普及党的相关知识,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8月5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三下乡队伍“薪火之队”前往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中共南三花工……
薪火之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7月26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薪火之队”前往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金溪社区,携手金溪社区融爱家庭服务中心开展三下乡活动。军训教官为同学们安排的课程是单个军人队列动作中的齐步走的行进……
薪火之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7月29日上午,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传承精神勇担当。借建党百年之际,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三下乡薪火之队走进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金溪社区……
薪火之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