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中华文明的根基和历史的见证,对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生态文明建设及传统文化的保护等具有重要价值。为了了解传统村落的文化与发展。2019年8月16日至23日,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湘西自治州调研小分队来到湘西保靖县的毛沟镇巴科村和清水坪镇魏家村,对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和发展进行考察。小组成员:张丹丹、莫娇、白宇程。
第一站:白云深处巴科村
湘西州保靖县毛沟镇巴科村,是第五批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的村落,为土家族聚居地。地处白云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自然资源丰富,拥有猕猴桃、黄桃、黄金茶、养蜂等特色产业,丰富的地热能源,页岩气开采基地,一条彩陶溪自东向西贯穿全村,涓涓细流的千年古井,层楼叠榭的百年土家瓦房,葱茏劲秀的古树,浓绿如云,枝柯交错,如梦如幻,宛如仙境。
图为巴科村全景
一进村,就被村里的参天古树所吸引,古树根深叶茂、郁郁葱葱,见证了巴科的发展历史。
图为古树千年红绸
图为古树金丝楠木
村里的古井历史悠久,井水甘甜可口,冬暖夏凉,在朴素的岁月里,古井陪伴着巴科村,养育着一代代的巴科人民。
图为巴科村古井:岩水井
通过采访,调研小组了解了贾家的由来和贾家名人贾光鎏和贾光东。
贾光鎏,巴科村人。生平写了三本书,分别叫《我的六十年》、《回忆母亲》、《月圆迟》。分别记载作者六十年的经历、对母亲的回忆和对小时候山歌歌词和诗歌的记录。
贾光厚,巴科村人,曾参加抗美援朝,是抗美援朝老兵。
图为采访贾光东爷爷。
图为贾家族谱。三百多年前一名叫贾明寿年轻人前往巴科大寨投靠亲戚,由此村落产生贾姓。
巴科村的农业种植主要是黄桃与猕猴桃,由于水质优良,种出来的果实也口感也更佳。
图为黄桃产业老板为调研小组介绍黄桃树生长情况。当日,巴科村村长还带领着调研小队参观猕猴桃园。
图为猕猴桃园
第二站,西汉古城魏家村。
保靖县清水坪镇魏家村,是第四批被列入的中国传统村落,为土家族和汉族混居, 主要种植椪柑,面积1350亩。坐落在碧波荡漾、水趣盎然的酉水河旁,境内有西汉古井,百年古树,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西汉古城遗址,是酉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图为魏家村全景
通过采访,调研小组了解到魏家村的由来——五龙归位和一口锅碎三片的故事。
图为采访余家庆爷爷。
五龙归位:魏家村附近有五个山峰:张家堡、弯家堡、王土田、曹家堡、和尚堡。明清时期,一位名叫余盛永的人搬迁到了魏家村,余盛友在魏家村教书,学生家长会送米或者其他东西给他,其中一户送不起东西的人家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余盛永做童养媳,后来生了五个儿子,而魏家村周围刚好有五个山峰,于是当地人就称魏家村为五龙归位,是一个风水宝地。
一个锅碎成三片:余盛友与他的两个兄弟分离时,将一口锅摔成三块,一人拿一块,作为日后三兄弟相认的信物。
魏家村在商周时期也是一个重要的地区,经过考古学家考察发现存在商周时期的古城墙。这里还保存着从西汉流传下来的一口古井,当地人称喝了可以长寿,备孕女子喝了可以生双胞胎。
图为商周时期古城墙
图为魏家村古井
图为土家吊脚楼,魏家寨土家族民居建筑。土家吊脚楼讲究左青龙右白虎,即左右各有两间房,前朱雀后玄武,即屋子的朝向要坐东朝西或坐西朝东。
八天的调研之旅,巴科村和魏家村的神乎其神的传说、淳朴的民风、悠久的历史、秀美的自然景观和多元的传统文化,使调研小分队的成员对传统村落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加的懂得保护传统村落的意义,传统村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缩影,需要我们去共同了解和保护。
传统村落的发展,除了了解和保护村落的传统文化,还应重视村落的教育发展。巴科村和魏家村都有重视教育的传统,每年给与学生助学帮助,并给与应届大学生一定的鼓励,激励大学生努力学习,两个村子每年都会有几名大学生走出大山。重视教育,培养人才,才会有更多的人才去了解传统村落、保护传统村落,村落的发展就会注入新的血液,变得欣欣向荣。教育是社会良心的底线,是人类灵魂的净土,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也是让传统村落美好发展的明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588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