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世事喧哗,唯心正无恙 刘孟辰 “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中华民族得以延续五千余年且今以强者姿态立足于世界,其精髓便是这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大学的第一次社会实践,我们选择投入到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在木版年画的意蕴里徜徉。 基于木版年画的代表性和特殊性,我们最终选择了天津市杨柳青镇和河南省开封市朱仙镇作为社会实践的实地考察地点,分成两个小组,同时进行调查。两地相距千里,拥有完全不同的风土人情,面对木版年画发展受阻的相同问题,两地的传承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和态度。 天津,东临渤海,西连首都,有着得天独厚的经济条件,交通便利,人杰地灵。而且,杨柳青有着丰富的民间艺术背景,起源于此的“杨柳青木版年画”被誉为中国年画之首。无论是风俗还是地位,杨柳青木版年画都领先于其它地区的木版年画,应当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然而恰恰相反,真实处境则是发展滞后,后继无人,传承人略显无奈。反观朱仙镇,客观条件十分有限,而且还受困于发源地的争议,本以为其年画产业会停滞不前,但是现在却发展迅速,蒸蒸日上。 在开始实地考察之前,我们并没有预料到这样的结果。因为无论在报纸风评还是在论文中,有关木版年画的内容对其评价都是“发展后劲不足,面临问题较多”。单单在朱仙镇,我们采访到一位木版年画的传承人张先生,他告诉我们,现在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产业非常有前途。朱仙镇有一条街,里面都是制作年画、售卖年画的老店。这位传承人信誓旦旦地告诉我们,那里面最小的一家作坊,年销售额都在五十万以上。我们紧接着去那条街中的老店拜访,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整条街只有张先生开的那家店销售额很高,其他店只能勉强维持生计。我们去拜访时,张先生的店里客人不多,店员基本上都在忙着作画。店里挂着几幅比较经典的年画作品,看样子比较老旧,但是那几幅画的品质非常差,颜色暗淡,与之前几家的差距很大。店员带我们到后面参观生产流程,其中正在绘制的几幅画中的人物动作都有很明显的错误,整个生产线也很不专业。店员告诉我们,店里主要的生意除了卖木版年画,还有就是每年都会有大批量的小学生来参观学习,每个人交几块钱的参观费,一年大概几万块钱的收入。基于这样的特殊关系,这一家本该因作风不正淹没在历史中的冒牌“老店”,竟然成为全国范围内经营最好的一家店。 这之后,我们又在开封市采访了宋都木版年画博物馆馆长任鹤林先生,在天津杨柳青镇采访了“玉成号画庄”家庭博物馆馆长霍庆有先生。两位老先生的人生经历如出一辙:生于年画世家,子承父业,担起发扬木版年画的重任,数十年如一日,一直坚守在一线。两位老先生开设的博物馆都是非盈利性质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年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任先生那里,我们了解到,所谓年画起源于民间、河南木版年画起源于朱仙镇、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颜料取自天然等说法都是天方夜谭。年画最早用于祭祀,自然是自上而下的文化艺术品,怎能起源于民间,更不可能来自镇上。当我们问到老先生为什么不发声的时候,老先生略显无奈。“几年前我发表过一篇文章,叫《一个人的战斗》……开始还有人来采访,问我真话是什么,后来也没人信了。真话不是说不出,现在是不能说了。”之后老先生就没再说什么,采访也草草结束。 木版年画,作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名单中的重点保护对象,经历了十几年的惊心动魄的“救援”,现在仍未脱离危险,而为数不多脱离危险的传承人,也丧失了木版年画本来的模样。真正坚守“正义”,保护木版年画的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这些“投机取巧”、“坑蒙拐骗”的人却假借年画之名起家,立足于市场之上,拥有了自己的产业。这些人里,有的是利用夸张的创新吸引眼球,有的则根本无视老年画的风韵,以手艺人的名义做着商人的勾当。多年来,木版年画的宣传工作进展缓慢,跟这些人有着巨大的关系,很多民众被其误导,看不到纯正的年画,对年画的印象越来越浅,更不用提深入了解其内涵和制作过程。当我们冷静下来,我觉得更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坚守正义,还是真正的正义吗? 这么多年来,以任鹤林先生和霍庆有先生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传承人纷纷自掏腰包,建立类似的非盈利性质的博物馆或者展览馆,希望能让更多的民众了解非遗,让大家更好的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可是,效果如何呢?我们在天津市和开封市的市区街道发放了总计426份调查问卷,其中“很了解木版年画”的人几乎没有,超过半数的人不知道什么是木版年画。由此来看,两位老先生仍坚持投入一生宣传木版年画,不遗余力,其精神值得人们钦佩,其热情仍不减当年。在采访的最后,任先生给我们说,这些年来找他做采访的学生越来越多,社会公益群体也越来越多的找到他,希望能帮他做宣传,他感觉特别欣慰。面对如今繁杂混乱的文创产品,以及投机取巧的无良商家,两位老先生不为所动,没有受到任何影响。面对金钱和名利,他们不为所动,坚守着最后的这份热爱,坚定地守护最后的正义。这份决心,就是真正的正义。他们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却因与木版年画结缘而不那么平凡,因为坚持正义,而变得伟大。长路漫漫,相信会有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站出来为他们发声,接过他们的重担,继续坚持下去。我作为晚辈,真心希望老先生晚年安逸,同时,也希望木版年画能被更多人知晓。 很幸运能够在大学的第一次社会实践中选择这样一个有深度,有思考的课题,有机会能跟奋战在一线的老先生交流更是我的荣幸。考察结束了,但是故事还未结束,希望能够一直关注着木版年画,也希望自己能为此尽一份力。自己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体会到不同人不一样的思考方式,不一样的对待问题的态度。无论结果如何,能拥有这样一次充实的社会体验,便不虚此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607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为深挖革命文物的内涵价值,进一步引导群众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2024年1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红船筑梦”社会实践队来到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陈雨婷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承载着新四军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历史记忆,是山东省重要的红色学习基地。2月19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红船筑梦”社会实践队来到山东省临沂市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
桑语泽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为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学习红色历史,进一步弘扬红色精神,让红色种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红船筑梦”社会实践队于2024年1月14日下午……
张昕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2024年1月20日,一支怀揣热情与敬意的队伍——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红船筑梦”社会实践队,踏上了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的土地。实践队此行并非仅为游览,更是……
董旭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常读常新。”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2月18日给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百岁老战士们的回信中这样写道。2024年2月18日,为了更好的传承与弘扬……
孔素臻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风雨今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在新时代的中国,国家的科技,人们的生活都在不断高速发展,人们的精神也与时俱进,红色精神,始终贯彻着中国人们……
张业鹏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聚焦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中国革命先烈的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精神,2024年2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红船筑梦”实践队心怀敬意来到了临沂市河东区华东野战军总部……
谢欣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为了重温华东野战军在解放战争中的丰功伟绩,探讨华东野战军纪念馆的历史背景和现代意义,传承红色文化和爱国精神,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红船筑梦”社会实践队前往山东省临沂市……
李冉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