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家乡文化,传承时代底蕴
——访浮来山、刘勰故居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一切事物都在飞速发展,而一些东西却逐渐被人们遗忘。人们往往注重了新事物带给我们的便捷舒适,却忽视了最本根的东西——文化。文化可谓每个人成长所必须的东西,我们需要文化去熏陶自我,去发展自我,在离开家乡时还需要文化来展示自我,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对于其一生可谓承前启后,贯穿始终。由此土木1801团支部成立恭敬桑梓实践队,回到家乡去寻找记忆里遗忘的那份文化的底蕴,那份历史的厚重感。探访那份最纯真、最朴素的文化,了解最亲切的风俗习惯,寻找那个标有闪亮家乡名片的自己。
这一站,实践队员来到了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浮来山景区,作为莒县文化带头单位,浮来山可谓载满了莒地的灿烂文明,见证了莒地数百上千年的繁荣沧桑。在与景区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并确认接收实践项目后,部分实践队员来到浮来山景区找到了相关负责人王经理,在表明来意以及调研方向后,王经理表示十分支持,并愿意为实践队提供帮助。
在王经理的带领下,沿着山涧小溪,走过《文心雕龙》石刻,队员们来到了定林寺。十分感激的是,王经理为我们安排了专门的讲解人员为我们答疑解惑并做一下讲解。从讲解人员的口中我们了解到,定林寺雄居于浮来峰下。始建于南北朝时代,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另外,定林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艺理论批评家刘勰晚年循迹之地,现已为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然定林寺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具有3500年寿龄的天下第一银杏树.当问到此树的来源时,讲解人员很遗憾的告诉我们无从考证了,但是此树倒是有着许多历史故事,鲁、莒两国国君曾在此树下结成友好同盟。刘勰在此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文学评论巨著《文心雕龙》。郭沫若曾来此山参拜,亲手题下“文心亭”、“校经楼”。
刘勰的著作《文心雕龙》,作为历史上第一部文学评论专著,此书对莒地影响可谓非同小可。于是实践队员刨根问底的向讲解人员问此书对后世尤其是莒地后人的影响,讲解人员说道:“每年高考来临之际,莒地学子会来到刘勰故居拜上一拜,祈求金榜题名。而刘勰也成了人们心中“考神”的这么一个精神寄托。”还有就是在之前的走访中,我们也看到莒县各个中学都会有一尊刘勰雕像,《文心雕龙》这一巨著,也作为地方特色课程在各中小学中开展。莒地文化,刘勰可谓功不可没。这也是最具莒地特色的一大文化。
提到文化传承,除了学校方面的努力,我们也向讲解人员了解到,每年待到银杏叶黄时,景区都会在树下重演莒鲁会盟的历史情景,同时也会开展一些福寿文化节、银杏节等活动,意在唤起人们的文化认同感。但是很遗憾的是,在我们问到下一步的文化传承计划时,这位讲解人员并没能给出一个清晰的回答。
了解完毕后实践队员再次回到了景区办公室向王经理汇报了一下实践队了解的内容。 实践结束后,队员们与王经理合影留念后,便作别了这座神秘古朴的大山。
经一晚时间的休整后,实践队员再出发,于20日9点左右到达国家二级博物馆——莒州博物馆,进行下一步的实践任务。由于事先没有联系博物馆相关人员,队员们先拜访了馆长。老先生是位认真负责的人,一开始实践队被告知博物馆不随便接收实践项目,必须真正实践后才可盖章通过。这也着实给实践队带来了不小的难题。于是实践队认真的向馆长先生介绍实践项目以及实践流程计划,老先生了解清楚后才同意接收本次实践。
队员们依次走过莒文化陈列、刘勰纪念馆、名人字画、文化瑰宝、历代石刻、革命史等6个专题展厅,认真阅读各种材料,听取讲解人员的讲解,感叹莒文化历史浩瀚之时也沉醉于各式展品之间。第一个展馆前石刻介绍到,莒县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是春秋时期莒国都城所在,是山东东南部地区的文化中心和代表。莒地古城堡遗址达十几处,古遗址、古墓葬已发现1291处。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制大口尊上的图像文字,把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推了1500余年。凭借着辉煌的历史和影响力,莒文化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山东三大文化,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参观完毕后实践队员向工作人员问到关于文化传承方面的内容,工作人员也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努力。莒州博物馆是一个融文物陈列、 书画展览、文物修复与保护、学术研究、旅游接待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其中,莒文化陈列中的东夷序曲、文明曙光、莒国春秋、城阳史影四部分,是他们在传承方面的集中体现,为的是莒地后人不忘璀璨文化并承之用之。
通过访问浮来山以及莒州博物馆,实践队收集到了许多关于莒地历史文化的有效资料,达成了的原本的实践构想,看到了文化传承的现状,也深深感悟到莒地文化的厚重。莒地郎儿多才俊,传风颂祖还看今朝。
至此日照莒县一站的实地实践任务已全部完成,下一步进行资料整理以及网上问卷发放。
团队名称:敬恭桑梓实践队
作者姓名:马芃晟
联系方式:电话:15263351289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608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