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荆坪古村,探祠堂文化
2016年7月11日上午,在院党总支副书记杨世万以及三位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荆坪古村,在杨荣欢师兄耐心细致的讲解中我们了解到一些关于荆坪古村的历史发展演变以及潘氏祠堂的历史文化。
荆坪古村是一个文化历史非常悠久的地方,所以人们常说她是一个美丽而古老的村落,说她美丽,是因为她长在清幽的舞水河畔,和繁华的都市不过一水之隔,但她始终乘着千年的风,淌着万年的水,古风古韵犹存,给后人保留了一份纯真的美、醉人的美。码头边捶衣浣纱的村妇,古树下巧编斗笠的少女,九宫八卦巷弄里嬉戏玩耍的孩童,这一切无不构成一幅幅美丽和谐的画卷。
推开厚重的大门,我们仿佛打开了通往四百年历史的时间隧道。天井、厢房、殿堂,光线很好,四周透亮,但由于承载着厚重的沧桑,仍显得森森沉沉,肃穆寂静。潘氏宗祠见证了四百多年的风风雨雨,经历过战争、匪患,但最可怕的是是洪水。在它的外侧墙壁上,离地面5米高的地方,有青石镌刻着15个字:“嘉庆陆年端阳后三日洪水涨至此记”,如果不是这块小小的石刻,谁能想见这温柔娴淑的舞水河曾经如此放荡不羁,它几乎毁灭过整个荆坪村。在潘氏宗祠右侧有族学馆“转角楼”,至今还保留一块当年兴办族学馆的记事碑文。
潘氏九甲将其祠堂祖业全部拿出办学,使家族当中品学兼优,但家境贫寒的子孙有了读书的机会,家族对教育的重视使得潘氏“科甲连绵,人才辈出”。
这次实践活动对于我而言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和提高,团队之间互相团结,学会沟通交流,学会临场应变,更在跟当地人交流过程中历练了自己表达沟通的能力。最后,再次感谢学校给我这次机会,让我在学习中丰富自己,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潘氏祠堂)

(调研组成员图)

(调研组成员在与当地人们交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商河鼓子秧歌:舞动乡村振兴新活力在探寻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中,民俗文化的力量不容小觑。商河鼓子秧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一系列以……
温朋辉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时代浪潮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独特力量。商河鼓子秧歌作为山东商河地区极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
温朋辉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社火喧天映碧穹,秧歌曼舞韵无穷。”在文化探寻与社会实践的旅程中,商河鼓子秧歌以其独特魅力,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注脚。此次社会实践,我们深入商河,围绕鼓子秧歌展开调研,试……
温朋辉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宏大命题下,民间艺术始终占据着独特而关键的位置。它们是民族记忆的鲜活载体,是历史长河中民众智慧与情感的结晶。2025年新春,我有幸参与济南鼓子秧歌的观赏实践,这……
张欣凌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在历史的长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宛如熠熠生辉的明珠,承载着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灵魂与记忆。怀着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好奇,我踏入了胶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
刘颜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在胶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实践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这座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示非遗文化的场所,更是一个传承与创新的文化空间。通过这次实践,我对胶……
刘颜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为进一步挖掘日照市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2025年2月9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非遗探查实践队走进了日照市东港区后村镇这个被誉为“非……
张硕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在中华文明的璀璨星河中,阿胶制作技艺犹如一颗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这项传承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项技艺的传承,更是中华民族对生命智慧的深刻理解与完美诠释。从《神农……
纪新宇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