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社会,精神病,是人们谈之色变的一个话题。民众和医护人员对精神科的认知、精神科药物的认知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甚至中世纪,无论是对非医疗人士还是医疗人士而言,这都是急需科普的一个学科。根据最新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精神健康问题仍然是我国的重大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大部分的精神病患者家属对精神卫生认识肤浅,对精神病治疗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所以,精神病患者以及其家属病耻感非常强烈,大部分的患者家庭都是偷偷摸摸地给患者治疗,这严重影响了精神病患者的治疗进程以及效果。再加上部分媒体对精神病肆意宣传,片面地、有色地报道,负面评价被大肆传播,导致整个社会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看待精神病的氛围。这些现实因素严重影响到精神病患者病情恢复和回归社会。精神病患者是生活在病痛中的弱势群体,而社会的歧视则是一道冰冷的高墙,特别是对那些在康复中的精神病患者,更应亲近和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树立生活信心,并帮助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严禁讽刺、挖苦、歧视,避免患者再度受刺激,使病情反复或加重。我国学者的研究集中在精神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三个方面,与西方国家相比还较少。国外的多项研究已经表明,随着大众对精神疾病认识的加深,他们对精神疾病的负性评价也逐渐减少。恰逢暑期社会实践这一契机,我们实践小分队希望通过对精神病患者生存现状的社会调研,向大众普及精神病的基础知识,加深大众对精神病以及精神病患者的了解,提高患者自身能力,提升社会对这个特殊群体的包容性,帮助他们早日回归社会,减轻家庭以及社会的压力。
“摆渡人—走近精神病患者”社会实践小分队在成立之初被评为校级重点小分队,对此,我们既兴奋又倍感压力。我们不愿“起点即终点”,为此,我们致力于在有限的时间里,做终身难忘的事。实践之初,我们通过问卷调研大众对精神病的了解程度以及对精神病患者的看法。随后,赴南通市紫琅医院近距离接触精神病患者。在朝晖社区、启秀社区、文峰社区,向群众普及有关精神病的基本知识。
回忆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收获颇多,感慨颇深。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尽管此次社会实践的选题十分小众,网络上对于精神病患者生存现状的分析不在少数,大众对精神病患者的态度的案例也比比皆是,但无论如何,已有的结果是别人的研究成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想要拥有选题的发言权,必得从实践中出真知。本着真实、全面、科学的原则,我们去到了朝晖社区、启秀社区、南通博物苑、文峰公园、南大街等地发放调查问卷。流金铄石,挡不住我们前进的步伐,在一次次拒绝中,我们越挫越勇。所谓“万事开头难”,当我们初尝被接受的喜悦、被理解的欣慰之后,我们越来越体会到接近成功的欣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在接下来的实践活动中也圆满完成了预定任务。
前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众对精神病知之甚少,对精神病人或嫌弃,或害怕,或歧视,无论何种态度,都说明了普及精神病基本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走进社区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进入社区可以与大众近距离接触,更直接、更准确地收集有效有效信息,但是,进入社区开展活动同时也有许多不确定因素,过多的变量是阻碍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团队集思广益,一波三折地完成了预定计划。所谓“好事多磨”,这个词在我们的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充分验证。
团结互助对于团队而言至关重要。人心不齐的团队就好比劲不往一处使的拔河队,不需要多么强大的对手,内部即不攻自破。此外,责任感也尤为重要。一个人无论能力多出色,若缺乏责任感,恐怕其能力也得不到充分发挥。反之,若一个人并非能力超群,但其责任感极强,那么在责任心的驱使下,他会尽己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最终结果也无可厚非。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则是当今大学生相当匮乏的素质,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实践,就是把我们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是今后工作的基础。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们学到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的不同,从中所学到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要在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们团队成员尽自己所能增进大众对精神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社会对精神病患者“闻之色变”的现状,促进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关爱、接纳。同时,我们也向社会树立了求真务实、力求精进的通大学子形象。前路漫漫,我们必将“上下而求索”。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64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