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贫困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民的数量也在不断减少,在“一带一路”和乡村振兴战略行进过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因为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19年8月1日上午,萤火暑期社会实践队一行人抵达本次实践的最后一站——栖霞市松山街道汉桥村,调查曾经的省定重点贫困村,如何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依靠苹果种植业,抢抓机遇、积极作为,稳健发展,脱贫致富。
村支部书记对于实践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带领队员们来到了村中的苹果种植园区,为小队员们讲起了汉桥村苹果种植产业建设的故事,汉桥村土地以梯田为主,常年缺水、道路难走,群众出力多、投入大,但收入少、效益低,说起汉桥村的老果园,不光在松山街道,在整个栖霞也是远近闻名。当年兴办最早,规模最大,家家户户有果树,但随着时间推移,果树老化,品种少,土地贫瘠化等问题,使汉桥村的果园经济逐渐退化,加上新生代年轻人大多不愿继续在村中看护果树,选择外出谋生,村里老龄化现象严重,村子也一天天贫困下去,甚至被认定为省定重点贫困村。
村支书同实践队一行人讲解汉桥村如何依靠苹果种植业脱贫致富。刘云 摄
随着“一带一路 ”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依托农业合作社实行标准化生产逐渐成为许多农村的选择,也是未来现代果业推广的发展方向。面对如此境况,汉桥村两委班子经过长期调研,找到了一条让老果园重生的可行之路。栖霞市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启动后,村党支部抓住机遇,第一时间领办合作社,动员村民以土地和资金折股入社,达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果品产业提升、乡村振兴一举多赢的目的。通过村民入社的形式来改造老果园,超过97%的村民把自己那荒废多年的土地和老果树交给了合作社。一次性流转土地618亩,与市投资公司合作建设高标准苹果示范园,采用国内最先进种植模式和管理技术,改育良种,利用闲置土地优势重振苹果种植业,所得收益村集体、群众分别按10%、20%比例分成,形成“产业园+党组织+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实现规模种植、集体增收、群众致富、多方共赢。对流转土地群众,按照苹果地每亩折价800斤小麦、光板地每亩折价600斤小麦市场价标准发放基础股金,连续发放30年,群众还可优先到产业园打工,拓宽致富渠道。土地成方连片改造后多出的100亩土地,折算成集体股份参与分红,确保集体收益。参加合作社后,村民不用再被“绑”在老果园里了,腾出时间可以外出打工,加上合作社给的分红和地租,一年下来,纯利差不多可以达到6万元以上,依靠专业合作社,汉桥村于2017年底成功摘去“贫困村”帽子,41户贫困户全部脱贫,营造了心齐气顺、谋求发展的浓厚氛围。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搭建起群众与村集体的经济纽带,党支部和群众拧成了一股绳,成为利益共同体,“村集体”的概念在群众心里越来越清晰了。领办合作社这一工作已经渐渐从“点上突破”发展到“面上开花”,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各村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队员们听到这里,不仅感叹于现如今党的政策之好、红利之多。
队员们正认真记录相关问题。 刘云 摄
苹果种植园附近,一座座大棚吸引了队员们的注意,村支部书记讲解到,汉桥村通过兴办合作社,迈上了快速发展的新征程。站在新起点,立足新跨越,村党支部着眼村庄长远发展,聘请专家对全村进行高层次规划设计,依托区位、产业等优势,将全村规划为休闲采摘、旅游体验、综合服务等9大片区,探索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那一座座大棚,便是木耳种植大棚,此外。汉桥村还将积极争取田园综合体建设资金、扶贫资金等,继续完善项目区水利、道路等综合配套,力争短期内打造成集休闲、采摘、旅游、观光等于一体的特色农业产业园区,拉长产业链条,拓宽发展空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集体持续增收、群众接力致富,将汉桥村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小康示范村。
自汉桥村调研完毕,实践活动也进入了尾声,村支书的一番话,使队员们清楚的认识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有越来越多的贫困县贫困村脱离贫困的轨道踏入小康生活,这正呼应了现如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所希望看到的结果——各国之间互惠互利和平共处的同时,百姓生活怡然惬意积极向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带一路”是一次巨大的扶贫战略,让全球最落后封闭的地区发展起来,给老百姓带来福祉。而汉桥村的崛起就是其最好写照。
实践队一行人于汉桥村脱贫发展介绍牌前合影留念。 刘云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65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