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星星之火实践团队来到了博山区源泉镇北崮山村,走进焦裕禄故居,开展了学习红色精神的主题活动。 焦裕禄,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名字却深深地刻在了革命历史的长河中。“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永远在华夏儿女的基因中传承着。毛主席说焦裕禄是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正如臧克家所说的那样“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焦裕禄的红色革命精神永不磨灭,楷模犹存。
走进焦裕禄故里,感受故乡情怀
来到北崮山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源泉镇北崮山村的石碑,顺着石碑所在的胡同往里走,一路上,被这里的民风乡情深深的震撼到了。胡同两侧的墙壁上写满了宣扬焦裕禄精神的话语,充斥在浓浓的红色革命精神中,队员们倍感振奋,不禁驻足阅读。用手触碰书写在白墙上的字,用心去体会焦裕禄精神,似乎在与前辈面对面交流。
图为队员触摸壁画,感受焦裕禄精神。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善文 摄
“是什么让您如此坚持?”带着疑惑,队员们向着胡同深处的焦裕禄故居出发,盼望着从前辈的平时生活中找出答案。
探访故居,感受伟人之伟
来到故居门口,望着焦裕禄故居牌匾下的两人并肩宽的大门,不禁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感。踏足故居,进门左转左手边是焦裕禄父母居室以及焦裕禄居室,右手边高高的地基上面是焦裕禄组父母居室,中间是焦裕禄生平展示屋。黑色陈旧的木门,泛黄的窗纸,记录着故居的年代史。
走进焦裕禄生平展示屋,仔细阅读焦裕禄前辈的生平,细细的看着墙壁上展示的焦裕禄光辉事迹:整治三害、种植泡桐等等。
#FormatImgID_1#
图为队员阅读焦裕禄书信。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马新军 摄
1962年冬,焦裕禄临危受命去往兰考,兰考遭遇严重的灾荒,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在除“三害”的斗争中,为了取得经验,焦裕禄同志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然后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总结出了整治三害的具体策略,探索出了大规模栽种泡桐的办法。临危受命、艰苦奋斗、迎难而上,切切实实为人民群众办事,病危临终前焦裕禄前辈还不忘党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请求组织将自己埋葬在兰考,他说:“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有实现兰考人民的要求,心里感到很难过,我死了不要多花钱,省下来钱支援灾区建设。我只有一个要求,请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
亲属眼中的焦裕禄,先人后己
在焦裕禄故居中,一直守候着一位老阿姨——焦裕禄前辈的侄儿媳妇。老阿姨告诉我们,在她订婚的时候,来过焦裕禄前辈的家里,见过前辈,也受过前辈的教诲。身穿红军服,与老阿姨围坐在一起,聆听者老阿姨眼中的焦裕禄。
图为队员听老阿姨讲述焦裕禄的红色故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中鹏 摄
从老阿姨的口中我们得知,前辈即使病魔缠身,工作却依旧进行。“大年初三回家,初六离开,期间很少在家,都在拜访以前的民兵,有年纪的人。可能是知道自己被疾病缠身,想回家看看。脸色不好看,干瘦。”“与家人一起吃饭,因有病在身,不喝酒,不抽烟但此时家人并不知道。”听着阿姨的口述,思考着来之前的疑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听到焦裕禄前辈对阿姨的教诲时,似乎渐渐明白了,“他跟我说,无论是在农业还是在工业上,都得干好,都得有质量,达到质量,得完成任务,好好干,我也是在兰考从事农业。”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端正自己的态度,做好每一件事,先人后己,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实现大群体的共同进步。
听完焦裕禄的红色故事后,队员们继续开展团队经典的“六个一”活动中的穿一次红军服、听一次红色故事、唱一次红军歌。围坐在老阿姨身旁,一起唱着红军歌,感受着红色精神。
走访村委,交流感悟
从故居出来之后,一路上队员们采访当地村民,临听着他们在这种氛围下的感受。一路上走走停停,来到村委会,采访村委会领导。
图为队员采访村委会领导。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马新军 摄
通过村委会的大喇叭,向村民们讲讲团队感悟,结合自己所见所闻,宣扬红色精神。
焦裕禄前辈,始终保持的革命战争中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永远激励着后辈们前进。焦裕禄前辈我们怀念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682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