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寻梦调研队前往八十三号村采访塞罕坝林场第一、二代造林人
为切身了解塞罕坝林场的发展建设情况,7月27日下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塞罕坝寻梦调研队前往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哈里哈乡八十三号村开展调研活动,调研活动形式以采访塞罕坝林场第一、二代造林人为主。调研队队员由牛程远、朱明叶、肖丕庆、张昊和金云龙组成。
调研队队员们集合后通过当地居民的指引找到了第二代造林人张大爷,张大爷向队员们分享了他们当年建设塞罕坝时的一些情况,他告诉队员:“当年在山上条件不好,有些地方风沙也挺严重,经常是风餐露宿,住草窝棚,但仍有很多当地居民积极参与。”与张大爷交谈之后,队员们又找到了身为第一代造林人的李文玉爷爷,李爷爷已经七十多岁,提到当年造林的事情便立刻兴致勃勃的跟我们聊起当年的情况,李文玉爷爷告诉队员:“那时的人民公社一起造林,一天最多赚八毛钱,经常是五六毛,每天还可以得到十工分,当时也并不觉得条件艰苦,也没想到可以建设的这么好。而且后来的时候也可以去林子里采蘑菇,方便自己的生活。”最后调研队采访到八十多岁的第一代造林人刘士元爷爷,他真切见证了塞罕坝地区五十多年来的变化,他对政府的政策赞不绝口。在与刘爷爷的交流中,不难感觉到刘爷爷心中对祖国的爱戴与崇敬。
经过一下午的走访活动,塞罕坝寻梦调研队进行了调研总结,队员们体会到了当年无数塞罕坝人把塞罕坝地区从一片荒漠改造成森林的艰辛与不易,第一、二代造林人在艰苦条件下为塞罕坝的生态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队员们对塞罕坝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文/牛程远 朱明叶 摄/朱明叶)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69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7月23日心得“一寸光阴一寸金/老师说过寸金难买寸光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这是《童年》里的一段歌词,也是后天我们文艺汇演的一个表演节目。我觉得很荣幸,能够出现在……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三下乡心得7月23日早上,为了让孩子们更清楚的了解五星红旗的情况,飞粤社会实践队在7月23日开展了“五星红旗的美术课”,结合孩子们的兴趣,通过画国旗来加深他们对国旗的了解,并加强培……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三下乡已经到了倒数第二天,今天更是已经上完课最后一堂课。他们依然如此调皮捣蛋,但是这就是孩子的天性,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守护他们,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路走……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心得体会7月23日星期二,今日是飞粤实践队第九日三下乡,深入乡村支教,体会基层社会。今日是最后一日开课,孩子的热情依然宛如骄阳。去乡村支教,一直都是我渴望体验的事情。环境的艰辛……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7月23日,副队长崔子怡又是打杂的一天,上午和美术傅老师一起给孩子们画了一些小人物,然后把孩子们的画剪下来,贴在了好看的只纸盘子上,还给他们写了寄语,因为怕孩子们开了学,收不回……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短短支教生活将要结束,今天已是7月23号,是我们支教组结课的一天。明天就是我们期待已久的趣味运动。今天是最特殊的日子,小朋友们今天也格外的认真。他们可能知道这是我们最后一天给他……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匆匆忙忙,到了支教的第九天了。我依然清晰的记得大巴车第一次开进芷寮村时,被这条村的富有震撼到;清晰的记得第一次看到芷寮小学,那时的我,惊叹于它的设备齐全,简直比我家乡镇上的……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时间飞快流逝,转眼间,我们“飞粤”实践队来芷寮小学的三下乡暑期支教活动已经过去了九天。今天,是我们给这里的学生上的最后一天课。明天是趣味运动会和文艺汇演彩排,后天文艺汇演结……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