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安徽师范大学经管学院院史调研团队部分成员及吕洋书记、李萨萨老师走进安庆师范大学,参观红楼和敬敷书院,感受建筑的外在美;在校史馆内寻找历史渊源,探寻学院院史,跟随安庆师范大学老师的解说重温历史,回味其中独特的韵味。
通过这次安庆师范大学校史馆的调研走访,深刻地认识到了校史馆是学校发展历史的陈列室,是办学思想发展演变的源泉,是学校积淀和创新的来源,更是激励师生共同参观、共同成长的重要场所。校史令人感叹,催人奋进。在前辈的奋斗努力下,安徽师大前进的步伐更加的鉴定沉稳。安徽师大的历史被浓缩为校史馆所展示的一个个瞬间,在未来的漫长岁月中,每一个精彩瞬间都会被记住。
走进红楼 了解历史
暑期的安庆师大格外安静,伴随着飘洒而下的细雨,别有一番意境。
与吕洋书记及李萨萨老师在安庆师范大学校园内汇合后,随即参观民国时期省立安徽大学的教学楼——红楼。
(远看红楼一角 陈佳一 摄)
红楼简介:安徽大学红楼位于现安庆师范大学校内,是三、四十年代省立安徽大学和国立安徽大学的主教学楼。因大楼由红砖砌成,这在当时很新鲜,故以此特色命其名为“红楼”。
远看,没有太多而的特别之处,由于红外墙通体为红色,故称之为“红楼”,整栋楼以砖木结构搭建而成,楼两层,保存尚好。
近看,大门两侧各有三根圆石柱,门檐呈半圆形,造型接近当时的西洋风格,据说是体现着中国文化对于外来文明的开放和包容性。
据老师讲解,红楼的每块砖石都是通过进口的方式获得,砖石上都印有独一无二的编号,也算是红楼的一个独特之处。
即使菱湖小区面积不大,学校也仍然将红楼保存并沿用至今,曾经作为主教学楼的红楼,在如今为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所用,也有学院教师在楼内进行办公,不时可以听到教师们在谈话的声音。
一代又一代的的仁人志士与红楼息息相关,它是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的见证者。学子们走过红楼,进入社会,成为学校、社会乃至整个时代的栋梁。红楼是每一位学子人生的见证者,在历史的长河里,承载无数记忆。
敬敷书院 重温历史
下午,雨渐小。
“池可浴,亭可风,想诸君偕游其间,当寻孔颜乐处;中益精,西益博,愿邃心深造自得,好成欧亚通材。”这是敬敷书院末期山长阮强晚年写的一幅对联,表达对优良的育人环境以及育人效果的殷切期盼。如今,确确实实成为了对联里所描述的盛景。
(敬敷书院外景 陈佳一 摄)
有幸有老师作为讲解,带领我们走进敬敷书院,详细解说百年来的发展历史和人物故事。据老师的介绍了解到,敬敷书院是清代安徽规模最大的官办书院,后期移建至此。
为将办学历史和建筑群完美融合,充分利用,学校将校史展览馆设置于敬敷书院内部。利用图片、文字加以编年方式展示办学历程和阶段。
走进书院大门,建筑群沿东西走向建造而成,左右两侧各筑有五组讲堂,其中有部分讲堂被改为校史馆,供参观了解。馆内大多是图片信息,实物较少,大部分的历史实物被放置于安徽师范大学校史馆内保存,而安庆师范大学校史馆内仅保留了实物图片。
笃行致远 砥砺前行
节目《平“语”近人》第七集的主题便是“笃行”,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牢牢把握“笃行”,不懈努力。要笃行,就要脚踏实地的干事,就要为目标奋斗。
安徽师范大学和安庆师范大学的校训中都有提及“笃行”一词。是激励学子在学业上既然已学有所得,就要付诸于实践,做到真正的“笃行”。如今红楼大厅中央摆放着印有校训的屏风,就像提醒来往的师生,要懂得和谨记“敬敷世范、勤学笃行”的校训。
作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物,红楼与敬敷书院仍然饱含浓厚的历史韵味和文化气息,为占地面积有限的菱湖校区增添了历史的光彩和魅力,为了解安庆历史文化打开了窗口。
参观省立安徽大学旧址及安庆师大校史馆的行程圆满结束,丰富了院史调研工作的内容。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69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