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活动还在顺利进行,我们的一切工作也慢慢进入正轨。由于学生们多是初中生,太过简单的课程对他们没有帮助,我们只能对原定的课表进行修改。将那些原本用于幼小孩童的趣味课程改成了更加有实用性的课程。
在来之前我们简单了解过当地状况,也在招生过程中了解当地孩子们需要和希望学到的技能。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地有些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使用的是当地方言,而且大多数当地人在日常交流中也都使用方言,普通话的使用率不高。因此大多数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并不高。
了解到这一情况,加上志愿者们都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曾在大一学习过普通话这门课程,所以我们开设了普通话这门课程,由杨莉担任授课老师。
杨莉以前也没有授课经验,只能根据老师曾经讲过的内容结合普通话教材来授课。她在第一次上课前特意将普通话教材中的重点和基础知识总结归纳出来,希望能让孩子们对普通话学习有系统的了解和学习。
第一节课,为了让孩子们对普通话学习产生兴趣,杨莉邀请一位学生读《施氏食狮史》,学生站起来读的时候结结巴巴,大家看到同学的窘状,也发出来善意的笑声。杨莉趁机说:“这篇古文是不是很有趣?这篇文章全文共计94字,后扩充为103字,连同题目7字,共110字。每个字的普通话发音都是shi,读起来有些拗口,但这也很有趣,对不对?”经过杨莉的授课,孩子们对这门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课程导入后,杨莉带领孩子们学习国际音标。国际音标是一个较难的学习板块,它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每个音标的标准读法。学习国际音标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对于初中生们来说,他们对每个音标已经有了固定的印象,短时间内很难改正孩子们对音标读音的认识。有些孩子认识这些音标,但读出来的语调却有些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杨莉耐心地将孩子们易错的读音和音标多教几次,并带着孩子们一起读,直到他们能够发出正确的读音。
为提高他们的普通话水平,我们决定在每天上课开始时,由杨莉带领大家大声朗读一篇小短文,因为只有多加练习,学生们的普通话水平才能有所提高。
由于初中生们心智比小学生成熟,我们在课程教授过程中,也会因材施教。他们在上课过程中都很听话懂事,不做违背课堂纪律的事情,每位学生都能和任课老师进行很好的互动交流,让课堂教学顺利有序地进行。学生们下课也很活跃,我们支教学校里有一片很大的活动场地,学生们下课就会快速离开教室到场地上玩闹。虽然太阳很大,但他们还是开心地在场地上疯跑玩闹。很多时候,志愿者们也会和孩子们一起玩,打成一片。大家的关系就在一天天的相处中越发融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698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