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浙江大学赴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县“老有所医”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江山市人民医院开展见习参观活动。下午,实践团中的六名队员有幸采访了江山市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主任医师,浙医大95届校友何洪强院长以及副主任医师、儿科主任,浙医大98届校友郑良武主任。亦师亦友,语重心长,所获颇丰。
实践团中另外4名队员深入农村基层,挨家挨户发放浙江衢州江山老年人群医疗保障现状调查问卷,了解了当地居民的反馈,为获得江山十三五规划以来老年人保障机制具体落实情况的宝贵第一手资料奠定了基础。
26日上午,实践团于8:30如约到达江山市人民医院门诊大厅,在医院党政办刘翠玲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医院中的各个科室。刘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江医的总体情况,包括医院门诊的导医服务,特别是医院新发展的青年中医团队等等。
之后同学们来到了医院的老年康复中心,在康复中心中,不少老年病人在舒适的空调环境、特殊的治疗仪器、专业医生的悉心照顾,以及优越的健身恢复器材下,得到较好的治疗和恢复。这也让实践团成员们对现代医学的四驾马车预防(Prevention)、保健(Health Care)、临床(Clinic)、康复(Rehabilitation)有了完整性的认识,康复之于健康的意义逐渐被人们重视。近几年,随着卫计委提出“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国内养老行业的迅猛发展,养老机构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尽管康复医院在数量上发展迅速,部分养老机构的体量也逐渐扩大,但在其功能定位与质量上始终与真正的“医养结合”相去甚远,许多机构的康复服务也仅仅是“摆架子”,如何真正提高康复医疗的水平或将成为掣肘我国养老业发展的重要难题。
随后,同学们来到住院部,先后参观了医院的病理科、呼吸科、小儿科等科室病房。在与各科室护士的交谈中,我们了解了江医住院部的配套设施、人员架构等状况,并对医院床位资源的分配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江山市人民医院与浙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为深入了解江医人的这段历史,在上午行程的尾声同学们来到了江山人民医院院史陈列室。珍贵的影像资料中,我们看到一代代江医人筚路蓝缕,造就了今天的江山市人民医院。而此中许多优秀的前辈,同样承载着浙医人的名号。
下午2:30左右,实践团的六名同学来到江山市人民医院的副院长办公室对1995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的何洪强校友进行采访。见到同校的后辈,院长热情地招待了采访团队,向大家分享了自己求学与就职的经历。采访的同学就何院长的从国家近年对医疗体制的政策改革和老年人在江山市人民医院的就诊状况进行展开提问,何院长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其中,何院长对医联体、分级诊疗、社区签约医生等多个新议题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在院长的引导下,现场采访演变了一场氛围浓厚的讨论,采访团队结合江山当地民生民情对一些医疗政策的可行性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采访的最后,何院长对“怎样成为一个好医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何院长眼中,敢于“奉献”、敢于“挑战”是成为一名卓越医生的两个关键词。
同学们还有幸采访了从事儿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的儿科主任郑良武校友。郑主任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当初“机缘巧合”下选择儿科的趣事和职业生涯中所接手的一些令其印象深刻的病例。回忆当年的大学求学岁月,老医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郑主任难以忘却的。“老医大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是非常可贵的,除了医学知识,人文知识对于医学生同样重要”,郑主任感慨道。当谈到作为儿科医生的收获时,郑主任语重心长道:“情怀和信任。和孩子的家属交流要放低姿态,我也就能很快融入孩子的家庭,包括有一家四世同堂都找我来看病,主要是由于一种信任感吧。另外有一段时间,工作上我的心理压力很大,我学心理的朋友说我是个有情怀的人,这样的人适合儿科。”
在采访的尾声,两位医生不忘为后辈们送上从医箴言。何院长语重心长地叮嘱我们“一定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增强自身的抗挫折能力”。郑主任告诫我们我们做一个好医生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切忌浮躁”,要有“做得十年冷板凳的决心”。
在学长们的谆谆教诲中,一天的实践历程落下的帷幕。实践团初窥老年医疗格局,在校友访谈中收获颇丰。所谓“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医路漫漫,惟德才方可致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70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