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十九大报告指出的“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了解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和鹤岗市生态文明建设状况,8月20,东北林业大学生态文明建小分队到达佳木斯市,开展了为期四天的“让城市远离污染 让绿色走进家园”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实地调研,结合自身所学,提出有效的创新意见,助力生态龙江和美丽中国的建设。
实践调查对象涉及行政部门、学生、教师、司机、银行职员、医生、 清洁工 、退休职工等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市民,实践队员们通过宣讲、走访、填写问卷的方式收集了调研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环保知识,提高了公民的环保意识,吸引了更多的人投入环保建设中来。
图为实践队员指导市民填写调查问卷
保护环境 从你我做起
实践队员通过采访了解到虽然现在广大市民环保意识越来越高,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已经减少,不过从微小的细节看来,有时候更多展现的是“知行不一”,比如并不能真正把绿色消费落实到日常,不能做到合理地分类生活垃圾。“垃圾桶上贴着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字样根本没用,好多人还是会把不可分解的塑料袋,电池等有害垃圾一股脑地乱扔”鹤岗市的一名环卫工人如是说。
参与生态文明构建的主体是广大的公民。目前市民生态知识普遍缺乏,生态保护的参与力度低,给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造成了很大阻碍。掌握一定的生态知识是公民进行生态保护实践的基础和前提。这也提醒广大市民应该加强自身环保知识的学习,保护环境,不只是说说而已,你我都要用行动表示,用爱和良知践行,用心呵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环卫工人
有限的资源 无限的循环
实践队员在松花江沿岸调研过程中,观察到江水上漂浮着大片垃圾,如此的水源状况不禁令人担忧。通过采访江边居民,实践队员得知随着近几年松花江沿岸旅游业的发展,大量外来人员涌入,小吃摊随处可见,一次性餐具随地乱扔,造成松花江水源质量显著降低。自然给予人的资源是有限的,在发展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让现在有限的可用资源,在子孙手里无限的循环下去。
图为实践队员在松花江沿岸开展问卷调查
科技的进步 环保的阶梯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依旧存在,这给环境改善带来极大阻碍,淘汰能源消耗高、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的装备,提高生产工艺的科技含量势在必行。在鹤岗市科技馆,实践团队参观了一些利用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创新机器,它们按照“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为核心,努力实现产业生态化,给城市发展来带来了新的福祉。
图为鹤岗市科技馆五楼展厅指引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本次实践让队员们明晰自己重大使命的同时,也深刻意识到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的重要性。“筑碧水蓝天,建美丽家园”不应只成为一个响亮的口号,更应化为具体的行动,成为你我心中共同的奋斗目标。保护环境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只有大家共同努力,以实际行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爱护环境,才能不断提升城市风貌,持续改善家园的人居环境!
图为实践队员在整理问卷调查结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72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