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淘宝问题调研
——以浙江桐庐农村淘宝首单诞生地金家村为例
农村淘宝(以下简称村淘)作为阿里巴巴服务乡村的一个战略项目,从2014年实施至今已有5年的发展历程。阿里巴巴计划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服务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来形成一个巨大的电子商务城乡网络,突破物流信息流的瓶颈,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功能。出于对农淘发展现状的好奇,我们中国计量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青团对桐庐的几个村庄展开了调研,这里主要以金家村为例,可能有失偏颇,但也反映出了很大的问题。
我们的调研对象是村委、淘宝户和当地农户。在对淘宝户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使用村淘购物的人不多,且主要以老年人为主,因为年轻人会使用手机购买。购买的流程是:顾客说出自己想买的东西,店主在电脑上找到,然后投屏到电视屏幕上供顾客选择下单,收到货后不满意可以退换。据店主反映,现在很少有人来买东西了,店里靠卖些日用品来维持。这些电脑和电视等设备是阿里巴巴提供的,阿里每年会派人过来一次,但没有对店家提供一些帮助,店家的收益很少。一些村民表示用过村淘,但现在已经很少了,具体原因有退换麻烦和子女会帮忙买。我们又问了村委的看法,村委透露村淘不是他们的管辖事务,具体盈利情况他们也不得而知,当初村淘设立的时候没有找过村委,是直接由镇上派人的。在对桐庐的里董、俞赵和渡济村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类似的问题。
接着我们又采访了当地的火龙果种植户,他表示,他们的火龙果销售有自己的渠道,并没有通过村淘来销售。即使用村淘卖,销售量也小的可怜。他们更习惯以往的线下销售模式,然而这并不是说他们排斥线上销售,而是他们没有线上销售的技术和人才,不看好线上模式的销售利润。他们希望的是搞农业旅游,做集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农家乐模式,但碍于基础设施不完善,接待能力不足而无法实现,只能被动的销售农产品来赚钱,而这利润很少。
农村淘宝这一看似很有前景的战略项目,实际上发展的可能并不顺利。它有一下几个严重的问题:第一,村淘缺乏精通线上销售的人才来管理,发展后继乏力;第二,政府没有相关政策精准扶持,阿里巴巴也没有后续的资金、人才支持;第三,村淘没有促进农产品的线上销售,“买”和“卖”的关系极不平衡;第四,村淘宣传力度不大,人们对它的认识进停留在买东西上,很少利用农淘销售自己的农产品。这一系列问题导致现在的农村淘宝名存实亡,维持着表面的风光。
但是,我们也不必太过惋惜,这实际上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村淘的本意是帮助那些地处偏远的乡村接触网络购物这一新鲜的事物,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到了现在,互联网联通了全国各地,手机日益普及,人们在手机上就能自己购物而不再需要农村淘宝。而至于对外销售农产品,村淘也仅仅能帮助散户销售,大种植户往往有其他销售渠道,也不用通过是个体工商户的农淘来出售,农淘也没有这个能力。它仅仅是一个小型的商店,我们不能强求它对农村经济做出多大的贡献。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和企业的支持,需要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和特色产业,需要年轻人的智慧和汗水。
总之,村淘作为一种过渡性质的村级服务网点,已经出色的完成了它的任务,它会逐渐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而消失,但不可否认,它确实促进了城乡的连结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74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