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下午,华中农业大学生科院赴苏州社会实践团来到善水苏绣艺术体验馆进行暑期社会实践,与武大资环院实践团的同学们以及厦门启航学堂的小朋友一起听周华老师讲解关于苏绣的历史、探讨了苏绣衰颓原因,并在钱亚清老师的指导下体验了滚针针法。
在周华老师的引导下,实践团成员对苏绣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刺绣是在纺织品上发展起来的工艺,距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而苏绣是刺绣中最有名的种类之一。苏绣是以苏州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发展起来的刺绣,相比于其他种类有自己完整的体系,形式更婉约、内敛的刺绣,其特点为平、齐、细、密、和、光、顺、匀。早在三国时期就有了关于苏绣的记载,但苏绣直到明清时期才趋向成熟,而清朝更是苏绣的鼎盛时期。古时,苏绣和书画是分不开的。明朝时,绣娘结合书画作品,将书画作品用刺绣形式呈现保存。清朝时出现了著名的双面绣。清朝的宫廷刺绣带动了刺绣的发展,各种刺绣极具地方特色,其中苏绣最负盛名,沈寿等苏绣大家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而沈寿所创“仿真绣”更推动了苏绣针法的发展。苏绣针法的增多就是它从古时生活用品上的刺绣向如今工艺欣赏绣品转变的重要原因。
“镇湖当初可是有八千绣娘,如今三千也不到了。”对于苏绣衰颓的原因,周华老师解释道:其一是绣娘的生活没有保障。技艺娴熟的绣娘每小时工资才与肯德基服务员差不多,而且绣娘们并没有五险一金;其次是由于市场上充斥着各种伪劣品压榨了苏绣的生存空间。周老师特意给大家说明机绣、手工绣、朝鲜绣与真正手工苏绣的区别。苏绣作为一种手工艺欣赏品,其制作难度与所耗费的成本注定了它的价格并不亲民。“你愿意买一副苏绣艺术品放家里吗?”周老师的这个提问让在场很多人沉默。另外,缺乏学习平台也是苏绣衰颓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导出许多有名绣娘的苏州刺绣研究所如今也不开放了。周老师说这也是他和钱老师创办善水这个学习平台的原因。
实践团成员敬佩所有坚守苏绣传承的人们,他们在面对苏绣如今的困境仍迎难而上,让人感受到他们对苏绣的热爱。单纯的兴趣或许不能支持所有人一直专注地做一件事,这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现实基础上,但真正热爱自己兴趣的人,总能将事情做得比其他人更好。
苏绣是在2006年获批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实践团成员也希望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一直保存下去,而不是一直呈衰颓状态,至以后的中国人只知道苏绣名,而不知它是如何精妙绝伦。实践团成员将用自己的方式将苏绣之美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更多人了解苏绣,爱上苏绣,尽自己的力,为苏绣再一次走进大家的生活中努力。
文字记者: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赴苏州暑期社会实践团钟佩
摄影记者: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赴苏州暑期社会实践团施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76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