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冯向前)8月21日,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湖北省襄阳市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宜城,寻访襄阳花鼓戏传人,深入幕后,亲临排练,先后造访宜城市花鼓戏团,张自忠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馆,宜城市艺术馆,腾挪跌宕,收获满满。
实践队员参观张自忠纪念馆(供图:刘雅)
天蒙蒙亮,调研团队便坐车前往宜城,襄阳花鼓戏的发祥地,拜访了襄阳花鼓戏的第五代传承人胡锐诗女士,第六代传承人张青松先生,和他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接触到了很多第一手历史影像资料和实物资料,对襄阳花鼓戏的历史发展脉络有了更深的理解。谈到戏曲人才培养问题,张青松表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戏曲演员要忍得了苦,耐得了孤独,贵在一份坚守”讲到兴头处,两位传承人给调研成员们来了一段即兴示范,戏腔响遏行云,表演出神入化,让众人为之折服。
襄阳花鼓戏第六代传人张青松表演《宋玉悲歌》选段(供图:刘雅)
当天下午,应两位传承人的邀请,调研团队成员全员观看了宜城市花鼓戏团的一次正常排演,然后就地进行了讨论交流,也许是演员对待舞台的一丝不苟和饱满热情感染了团队成员,大家的发言格外积极踊跃。一位年轻演员表示:“戏曲演员登台表演,经常在夏天穿棉衣在冬天穿短卦,这是对舞台和观众的敬畏。”利用行程的机动时间,成员们还到宜城市艺术馆、张自忠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馆借阅资料,参观游览,以期加深理解。
襄阳花鼓戏第五代传承人胡锐师向团队成员讲述其与花鼓戏的种种联结(供图:刘雅)
花鼓戏的传承,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代两代人的事。音像资料的整理,剧本和配曲、配器的整理及改进、完善,还有对青年演员的储备以及传帮带等等,都需要集体的力量与智慧,有鉴于此,我们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支持这项工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77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