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优秀的文化正在逐渐凋零,为了保留祖先留下的精华,中国的青年一代肩负着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为了响应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号召,2019年 7月11日,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一支暑期实践团奔赴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辑里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辑里湖丝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探访。
本次调研,团队先后通过参观南浔古镇、访谈湖丝传承人顾明琪、参观国丝文化园、辑里湖丝博物馆和参观辑里人家,从而对辑里湖丝进行深入了解。
辑里湖丝,最初叫七里丝,后来“七里”被雅化为“辑里”。它以“丝中级品”享誉海内外,辑里湖丝具有“细、圆、匀、坚、白、净、柔、韧”八大特点。明朝,南浔朱国祯、温体仁两位相国都将自己家乡的七里丝推荐给当朝皇上,由此湖丝开始在国内名声鹊起。到了清朝,清皇室内各府规定,凡皇帝后妃所穿的龙袍、凤衣都必须用七里丝作经丝精织而成。1851年,上海商人徐荣村用湖州南浔辑里村产的生丝参加在英国伦敦举办的首届世博会,并一举夺得金、银大奖。2010年 6月,辑里湖丝成功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起世人的关注。
7月12日,团队探寻了南浔古镇,通过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来了解湖丝文化。7月13日他们找到了湖丝的传承人,顾明琪老先生,并对他进行了采访,从与顾老的访谈中,他们了解到湖丝从养蚕到成丝再织成布的过程,看到古旧的缫丝车,他们仿佛看到了先人们札扎弄机杼的情景。从一个小小的蚕宝宝到织成一件上乘的华服,让他们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
7月15日他们参观了由王一士先生个人开办的辑里湖丝博物馆,里面除了湖丝的历史还有关于辑里村的历史,里面收藏了当地出土的钱山漾文化时期的农具、陶器,它们向参观者讲述着辑里深厚的底蕴,调研人员深深地被其吸引。
本次调研,除了了解辑里湖丝的前世今生,还有如何继承和发扬它的技艺,在与顾老和王馆长的谈话中,队员们了解到政府对湖丝的传承十分重视,同时一些社会人士也在尽力保护和发扬这门技艺。这让队员们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也应该自觉肩负起这份责任,为传承和发扬中华的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字记者: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赴浙江省湖州市辑里村暑期实践团 朱美南
图片记者: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赴浙江省湖州市辑里村暑期实践团 贾雯
审核人: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指导老师 刘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845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