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华中农业大学赴湖北省武汉市社会实践团前往辛亥革命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了解武汉精神文化的源头——辛亥革命首义精神。
通过安检之后,该团队便直接进入了在博物馆负一层的序厅,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整面的“共和之基”雕塑,恢弘有势,让人为之精神一振。
在第一展厅入口处设立的“条约墙”,倾斜的墙面设计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沉重的锁链串起的墙面上塑着的《南京条约》《辛丑条约》等等字体让人心情沉重,对清政府无能的悲哀充斥在昏暗的光线下。我带着复杂的心情一步步走进展厅,《辛丑条约》的签订场景、汉口租界的微缩景观,无一不让人感受到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再对比从隔窗看到的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场景,不由有一股怨愤之情生出。
可以想象,在这种历史情境之下,人们多灾多难的悲苦生活。而这也恰恰加重了民族危机与社会矛盾的激化。面临重大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觉醒的部分中国人开始顽强地探索救国复兴之路。在立宪运动油画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当时武汉各团体已经意识到我们需要做出改变,他们前往总督衙门请愿,向瑞澂提出“请速开国会”,但从“请愿”这一行为可以得知他们从内心还并未脱离出封建帝制的统治,并未想过推翻封建帝制,因而各种自救运动也未能挽救大清帝国走向沉沦地命运。
长舒一口气,我们团队前往了博物馆二层以“革命原起、武昌首义”为主题的第二展厅。在这个展厅里,我们看到了一些重要的革命思想家的版画,以及中国同盟会成立、黄花岗起义和保路风潮的场景。我们了解到,为“振兴中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广泛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播撒火种,各地革命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建立,为辛亥革命的爆发积蓄力量,奠定了组织基础;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同盟会与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保皇派掀起了激烈的思想论战,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做好了思想舆论上的准备;革命党人组织发动的一系列武装反清起义,有力地推动辛亥革命的爆发。张之洞督鄂,促进了武汉城市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为武昌首义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保路运动点燃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
再者,我们到达了第三层以“武昌首义”为主题的第三展厅,从武昌起义的全景沙盘,到中和门复原场景,再到武昌城老街复原场景,让我们仿佛置身于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的第一枪成功打响那一晚的武昌城,重温了这一重大的历史时刻。
在花园山聚会的微缩场景,我们了解到1903年5月,吴禄贞等借武昌花园山李廉方寓所为聚会点,他们在那里畅谈革命方略,宣传反清革命思想和派遣知识青年潜入新军,运动军队,发动组织,已经初步具备革命团体的雏形。
在共进会、文学社联合制定起义计划的场景外围还装设有感应器,只要有人靠近,里面便会传出交谈的声音,当时站在我旁边的一位阿姨说自己已经来过很多,并且跟我说可以靠近那扇门,屋里的人像便会显现出来,还让我凑近点,可以去听听他们到底在说什么,我觉得这种设计甚为有趣。
与第三展厅在同一层的是以“武昌首义、创建共和”为主题的第四展厅,这个展厅主要介绍的是武汉经汉口开埠、湖北新政逐步成为一座近代化的城市。在这里成长起来的革命党人具有“敢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到1911年夏秋,爆发革命。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宣告退位,展厅中清帝退位的场景只留一把金晃晃的座椅,它意味着统治中国260余年的清王朝退出历史舞台,在中国延续两千余年的帝制终结。
最后,我们前往了第五展厅“辛亥百年”,年巨变首义之城武汉亦传承着“敢为天下先”的首义精神,已初步建成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商贸重镇,日益显现出生态武汉、科技武汉、人文武汉的特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92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