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15日起,为进一步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做好我校大学生资助帮扶工作,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学子赴河南“三下乡”实践队前往鹤壁、濮阳、周口等五个市、县地区开展为期五天的“资助政策乡村行”政策宣传和“家校关怀万里行”精准家访活动。
实践队员向同学询问家庭经济情况 吴正炀 摄
经过两天路程,实践队员们在7月16日来到鹤壁、濮阳,按计划走访两户家庭。两家的住房均是二、三十年的老楼房,主要以父亲的收入为主要经济主要来源,生活上都很拮据。实践队员向受访家庭了解到鹤壁市原以老区的煤矿产业为经济支柱,煤矿产量直接影响居民经济水平。上世纪七十年代,几乎家家户户都是住泥土堆建的老屋,家徒四壁,土地贫瘠,生活困难。改革开放后,在党的领导下,科技引领土地改良,产量增加,生活条件得以提高。其后政府号召规划改造,村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村民生活日渐富裕。以打柴口村为例,九二年南迁之后,在党的领导下,该村依托丰富的物产资料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农业种植业为主,在新农村新社区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丰厚的成果。在了解到受访家庭收入情况、学生获奖助代情况以及勤工俭学勤工俭学情况后,填写《福建农林大学学生家庭经济情况量化测评指标体系调查表》。随后,实践队员们向受访家庭讲解由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放的《高校本专科学生资助政策简介》,并详细指出多形式结合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以及学校其他各项资助项目。受访家庭均表示十分感谢政府的实行的资助政策和学校的关怀。
受访家庭填写调查表 吴正炀 摄7月17日,实践队员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周口市淮阳县,前往豆门乡秦营村的受访家庭。此处交通十分不便,实践队员们经过了半天的跋涉才顺利到达。实践队员们与受访家庭家长围坐在小桌子旁唠家常,在聊天中了解受访学生家庭的收入情况、学生获奖助贷情况以及勤工俭学勤工俭学情况。在聊天中,受访学生家长向实践队员介绍到,家庭收入主要靠农作物种植与贩卖,但是收成并不好,主要是因为水源并不充足,加上还得赡养老人和供孩子读书,家庭一直处于极度贫困之中。近年来在党的领导下,该村改进了灌溉技术,农作物长势明显变好,收成也有了明显增加,也拥有了自己的助力三轮车。受访学生家长表示在家庭最困难的时候是党和国家伸出了援手,现在家庭已经由极度贫困转变为一般贫困,并向实践队员们展示了“贫困户精准脱贫明白卡”,受访学生家长还骄傲的向实践队员们介绍到其女儿就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并获得了豆门乡委员会颁发的“我家有党员,乡亲向我看”荣誉牌。最后,实践队员们填写了家庭情况调查表,并根据《高校本专科学生资助政策简介》讲解目前国家现行的资助政策,以及学校已有的资助项目。
实践队员们在周口市修整一晚后,又赶往周口市的商水县和西华县的两户家庭。商水县的受访家庭父母均为教师,住房为学校分配,有三个孩子,均处于非义务教育阶段,实践队员们了解到三个孩子每月生活费合计达四千余元,是家庭的主要开支点,故生活比较拮据。就读于福建农林大学的大儿子在入学期间就通过《高校本专科学生资助政策简介》了解到生源地贷款,申请后又通过勤工俭学减轻家庭的负担。西华县的受访家庭居住在乡镇,住处与县中心仍需要三十分钟的车程。实践队员们了解到受访家庭是以父亲务工、母亲务农的方式维持生计,在政府新农村建设开展下,对旧房屋进行了翻修,实践队员们随即向受访家庭介绍了由国家在高等教育本专科阶段建立起的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带等多形式结合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以及学校其他各项资助项目。
实践队员与受访家庭合影 吴正炀 摄
7月19日,实践队员们结束五家走访任务,启程返校。在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员们不仅了解到河南部分地区的经济情况,同时也切身感受到党与政府的帮扶工作深入基层,新农村建设构建起乡村的产业链,人均收入得以增加,缩小了城乡差距。实践队员们相信在党与政府的资助帮扶下,脱贫攻坚任务一定能圆满完成。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92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