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贫困首要并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脱贫致富不仅要注意富口袋,更要注意富脑袋”。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盛夏时节,万物并秀。湘潭大学赴泸溪调研博士服务团伴着如火骄阳来到了泸溪县洗溪镇张家坪村,致力于了解张家坪村的对口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情况。张家坪村位于洗溪镇北部,辖3个村民小组10个自然寨,村内多山地,交通不便,被列为泸溪县深度贫困村。湘潭大学为深入贯彻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也为践行自身一贯积极服务社会的宗旨,自2018年3月开始,湘潭大学派遣扶贫工作队来到张家坪村,展开了对张家坪村的结对帮扶计划。2018年3月19日,湘潭大学扶贫工作队的工作人员毅然接受了学校的工作调整,到泸溪县张家坪村开始驻村帮扶工作,他们不畏困难,迅速融入“帮扶人”的角色中,在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精准扶贫思想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精准脱贫目标,结合张家坪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驻村帮扶工作计划。
(图1位于山野之间的张家坪)
抓住基础设施建设“牛鼻子”,扶贫有根基
“出门泥泞路,满眼山连山”,这曾经是张家坪村真实的写照,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张家坪村村民的生活环境,湘潭大学扶贫工作队驻村扶贫的第一件事就是筹措资金,完善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湘潭大学扶贫工作队筹集了350余万,用于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新村部楼,架设了电线,实施了自来水提质改造,建了沉淀池,为竹坪寨12户接通了自来水,硬化稻田灌渠1200余米,确保了80余亩“雷公田”旱涝保收,修建了1100米曹家寨至岩塘寨入寨便道。在2019年上半年,工作队再接再厉,又完成了高家寨至庙坪寨道路拓宽工程,进一步完善了村级服务平台建设,修建了堡坎,排水沟以及文化广场,安装了9台空调,亮化了村部楼。
经过湘潭大学扶贫工作队一年多的努力,随着“行路难、上学难、用电难、饮水难”等一系列制约脱贫的难题的逐步解决,张家坪村摇身一变,俨然成为了一座大山深处的世外桃源,道路硬化了,村庄整洁了,老百姓的脸上多了甜蜜的微笑,整个村庄也因此多了份热闹和生气。
(图2)郭凤安队长向博士团介绍张家坪脱贫情况
智志双扶催生脱贫“内生力”,扶贫有保障
高校帮扶,以智为先。在位置偏僻、交通闭塞、发展滞后的张家坪村,要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发展,必须改变“帮扶就是帮钱帮物,发展就是依靠项目”的传统观念,“如何将张家坪村贫困户主动脱贫的自信心‘扶’起来?如何将贫困群众对于‘靠人不如靠己’的思想认识提高起来?”这是一年多来扶贫工作队不断思考的问题。因此,扶贫工作队充分利用高校对口扶贫的教育资源和专业人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智志双扶,在对张家坪村进行文化扶贫上积极探索,帮助张家坪的村民更新旧有观念,致力于为张家坪村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据扶贫工作队队长郭凤安的介绍,在驻村扶贫期间,为阻断张家坪村贫困代际遗传,鼓励张家坪村的学子立志成才,在学校大力支持下,筹集资金开展扶贫扶志扶智工作,在脱贫攻坚期内对考上湘潭大学的张家坪学子,每生每年给予6000元助学金补助;对泸溪籍考上湘潭大学的学子以及目前在学校就读的泸溪籍的学子,给予每生每年3000元助学金,并同时利用暑期组织张家坪村高中在读学子到湘潭大学开展暑期夏令营活动;同时还向张家坪村村民开展法制宣传、基层干部培训、红色革命教育等活动,将高校文化与乡村传统民俗相结合,为传统民俗活动注入新的活力,让乡村民俗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发扬。
扶贫工作队充分利用高校拥有人才、智力、平台制定的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对既改善了当地的教育水平,又促进了张家坪村人才的培养,激发张家坪村民的内生动力,对张家坪村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在郭队长的带领下,博士团深入村户参观了村民们的生活环境,长势良好的蔬菜园、整齐排列的水稻田,还有孩子们脸上无忧的笑脸,村民一句句暖心的话语,博士团的成员无不被眼前的景象感动,毫无疑问,这是湘潭大学扶贫工作队扶贫成果最直观、最生动的体现。博士团的成员相信,在张家坪村村支两委与湘潭大学扶贫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张家坪村一定会如期脱贫,村民们一定会过上物质丰裕、精神富足的生活。
指导老师:郑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94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