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党在十九大会议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各地乡村均先后开始了“乡村振兴之路”。各乡村围绕自身优势,不断进行产业改革创新,迈出乡村振兴的第一步。各乡村的经济在不断地发展,但其它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乡村社会的联系纽带不断的被削弱,乡村的公共生活变的越来越稀疏……在此背景下,本实践小组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以乡村公共空间为落脚点,在杭州市华联村以及绕城村进行了长达13天的社会暑期实践,以探索华联村以及绕城村公共空间建设的可取之处以及其存在的问题。
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专题会议中提出:“加强农村基本文化公共服务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正因乡村文化性公共空间具有巨大的作用,本实践小组在调研过程聚焦于华联村以及绕城村文化性公共空间建设。通过前期的文献搜索、咨询老师以及小组成员多次会议商讨,本实践小组认为,目前乡村文化性公共空间存在建设单一、数量较少、利用率较低、村民参与程度不高等问题。以此为维度,我们设置了对村民的调查问卷以及对村委的访谈问卷,力求验证乡村现存的文化性公共空间所存在的问题,挖掘其产生的原因,以及针对现状提出可行性建议,为我国乡村文化性公共空间建言献策,促进其发展。
确定好本次实践的思路后,7月4日早晨8:00,小组全体6位成员一起前往华联村进行首次调研。虽然天气死气沉沉,但是队员们的情绪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充满斗志,精神饱满,积极探索华联村现存的文化大礼堂以及对村民发放问卷、进行访谈。
华联村文化大礼堂于2018年进行翻新修整,翻新后的大礼堂具有承办大型集会、宣扬新时代文化、强身健体等功能。即华联村文化大礼堂一楼为大型会客厅,二楼为孝文化以及村内文化展览,三楼为图书馆、科技馆以及健身馆。其利用方式值得称赞,利用得当既可成为村民互相联系的纽带、传承传统文化的平台、还可以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也确实验证了华联村在文化性公共空间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弊端。在调研过程中,村民对外来人员的戒备使得首次调研进行的并不顺利,但是组员们没有任何的抱怨以及不满,仍然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任务。调研结束后,小组成员对此进行了总结,并根据调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对问卷进行了修改,为第二次调研做更好的准备。
7月7日,2019年的小暑,明朗的蓝天,纯净的空气,我们踏上了前往绕城村的道路。绕城村与华联村一样位于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村庄环境以及发展现状都可以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但是相比之下,绕城村的文化性公共空间建设的更具特色。绕城村的文化大礼堂有着复古型的外观,独具特色的内部装饰。绕城村文化大礼堂内摆放着多种多样的农耕器具、端午赛龙舟的龙船、以及村内传统的风俗物品。具有独特风格的大礼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于村庄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有着极大的作用。
通过小组成员的努力,我们取得了访谈绕城村村委副书记的机会。7.10日下午,我们再次来到绕城村与王书记进行访谈。通过与绕城村村委访谈以及对村民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绕城村具有很多值得其它村落借鉴的经验。比如绕城村“一园一场两堂四室六廊”的五星级建设标准、以及其独特的管理方式和高效利用方式。
7月10日,我们的实地调研也告一段落,但是小组成员没有松懈,不论是在家里、在学校、亦或是城市图书馆,都在不停的整理我们的调研材料,将我们得到的结论汇总为文字报告,为正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奋进的其它村落提供借鉴。本次实践活动在进行过程中虽然遇到很多阻碍,但是我们也很庆幸这些阻碍,因为它们让我们更加走进社会,贴近现实,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95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