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日,为发扬沂蒙精神学习红色革命精神,历史依然鲜活,红色故事炽热。一枝独”绣”社会实践团来到蒙山高峰望海楼脚下的山东省临沂市费县。
社会实践团队来到费县薛庄镇三星村。在这里学习沂蒙山小调知识,了解“鲁派民俗”。我们找到第三代传人宋守莲,今天已经69的她已经传唱了50多年了。
一枝独“绣”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三星村,据宋守莲说沂蒙山小调的发源地是白石屋,那个小村三三面都靠山,是个簸箕状的山坳。村子就在在北面的山坡上,是个幽静之处。这首著名的革命历史歌曲,诞生在1940年抗日战争最艰苦困苦的时候,由当时共产党领导的抗大一分校文工团的团员阮若珊作词、李林编曲,是在一间石头堆砌起来、柴火作为屋顶的简陋民房里完成创作的。刚创作出来,李林就一手拿着底稿,一手打着竹板,在山坡上唱给大家听。团队成员感受到了深深的红色革命精神。
百姓们用歌声来表达感情,当地人们都会哼几句,也喜欢哼唱,《沂蒙山小调》就源于沂蒙山区的花鼓调。1999年,费县在《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建立了纪念碑、纪念亭,记载了《沂蒙山小调》诞生的过程,以启后人。2009年这首民歌成为贯穿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的背景音乐,几次登上全国春晚的舞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宣布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两首民歌之一,风靡大江南北,蜚声海内外。《沂蒙山小调》抒发了沂蒙人民在烽火连天的岁月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既歌唱沂蒙革命老区的美丽风光,又唱出了党、军队与老区人民的鱼水情长,已成沂蒙山的代名词和亮丽的文化名片。
最后,沂蒙小调代表了一个时代,总会让人想起蒙山沂水间的壮美景色和让人敬畏的英雄事迹。当年,这首歌鼓舞和激励沂蒙百姓们度过艰难岁月。这首歌传遍大江南北,人人熟知。也是历史的见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982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4月1日下午,《漫谈福州伬艺发展历史与创作要素》讲座于旗山校区东3-407举行,福建省曲艺家协会理事、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王宇老师担任主讲嘉宾。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赵燕松,福州评……
福大人文记者团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3月27日,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吴慧娟教授一行6人赴厦门开展专题调研交流。此次调研,先后走访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及厦门弘爱医院,通过学术交流与实地考察,聚焦高校学科共建与医疗……
福大人文记者团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高我院青年教师的本科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校院督导联动,3月27日下午,我院邀请校本科教学督导员刘丹教授与青年教师进行了面对面座谈活动。我……
福大人文记者团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3月28日,受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邀请,人文学院王晓宁副教授带领我院部分师生沉浸式观摩新编历史闽剧《画网巾先生》。该剧曾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在第九届……
福大人文记者团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入理解诗词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引导青年在技术洪流中厘清守正创新的辩证关系,3月23日下午,旗峰书院邀请人文学院中文系上官文坤老师于23号楼1楼活动室开展“……
福大人文记者团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3月27日下午,人文学院2025年“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第三讲在学院楼202教室举办。校团委科创实践部谢俊慧老师为青马班学员作《汇聚青年激昂力量,谱写实践育人华章》专题讲授。学院团……
福大人文记者团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为加强人文学院学生社团管理,促进学生社团健康发展,3月27日下午,人文学院于传统文化馆召开2025年学生社团负责人会议。院党委副书记赵燕松、团委书记齐朝阳、学生团委副书记陈永斌、社团……
福大人文记者团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3月27日下午3点,我院副院长林胜教授主持召开学院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旨在帮助学院老师解决申报过程中的“痛点问题”,全力提升项目申报质量。会议邀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
福大人文记者团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