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9日上午,山东大学(威海)“秉志”调研团队员一行来到了威海市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开展相关调研。
高区人民法院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调研团一行,并就队员们的提问进行了耐心的解答。首先,调研团成员向法院工作人员了解了特殊人群法庭翻译制度在该法院执行的基本情况。经过了解得知,高区法院每年处理聋哑人案件1-2起,涉外案件稍多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从侦查阶段到审查起诉阶段再到审判阶段都有翻译跟随,不同阶段的翻译不同。当事人的翻译由公安机关、法院进行指派,不允许当事人自行聘请翻译,更不允许当事人的亲友担当翻译。
具体而言,在涉外案件中,由高区法院联系威海市翻译协会指派翻译,指派的翻译中有专业的翻译从业者、留学生、大学外语教师等,翻译水平普遍较高。如果当事人正在取保候审,法院会通知翻译到法院,如果当时在在押,则通知翻译直接去看守所。法庭上遇到一些专业的法律术语,由法官向翻译解释其意思,再由翻译向当事人解释。
在涉及听力残障人士的案件中,法院指派的翻译是山东大学的一位教师,这名教师手语技能好,可以看懂聋哑人中俚语化的手语,也能够很精准清楚的向聋哑人传达意思。此外,我们还了解到,涉及聋哑人的案件的翻译费由法院报销,免除了当事人一部分负担。
通过一上午的采访,队员们对法庭翻译制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法庭翻译制度体现的是语言平等和程序正义,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期待我们后续的调研取得更大的收获,为法庭翻译制度的完善贡献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401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