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小青支教队创设云南禾谷棚成长夏令营
中国青年网大理8月22日电(通讯员 吴登月 李诗琦 杨小鳕)
2019年8月11日,中南民族大学民小青禾谷棚傈僳族支教队的14名老师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鸡足山镇上沧村禾谷棚顺利集合,其成长夏令营的招生工作也在清晨拉开了序幕。
与民小青往年的支教活动不同,禾谷棚教学点当地的村民绝大多数都是傈僳族,保留有较为完整浓厚的傈僳族文化。同时,相较于民小青支教队的其它支教点,该支教点的条件更为艰苦。由于“撤点并校”合并了诸多人数较少的教学点,原禾谷棚教学点的教学场所荒废已久,地面杂草丛生,民小青队员们在抵达的第一天便向村民们借来工具,清理出一块可供学生活动的场所。
图为民小青队员们在清除杂草。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诗琦 摄
8月13日,禾谷棚教学点首次开课。
图为民小青队员为孩子们耐心讲解。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小鳕 摄
第一天民小青的队员们为孩子们准备了见面会、语言课、手工课、地理课和作业辅导等。见面会上,老师和学生们渐渐熟悉起来。语言课由擅长外语的老师教授,孩子们学习了英、法、韩等多国的问候语“你好”,外语老师辅之以特定的肢体动作,生动地强化了孩子们的记忆初印象,同时这些孩子们也当起了傈僳语小老师,他们也教民小青的老师们用傈僳语表达一些日常用语。手工课上老师带来了提前准备好的手工材料,五彩斑斓的卡纸、造型有趣的图画加上手工老师细致耐心的讲解,手工课大大增加了孩子的手工兴趣,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图为一名小朋友在手工课上专心创作。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小鳕 摄
在随后的时间里,民小青的老师们还为他们准备了一些特别的课程:在安全教育课上,民小青老师结合当地生活实际,为他们讲授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在科学课上,民小青老师运用有趣的实验大大吸引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在心理健康课上,老师带领孩子们积极认识自己;在民族知识小课堂上,老师为带领孩子们认识我们国家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还邀请孩子们积极分享自己民族——傈僳族的风俗习惯。
图为科学课上,老师带领小朋友们做实验。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吴登月 摄
在交流过程中,当地小孩子们提到了他们特色的舞蹈——打跳,这些傈僳族的孩子们热情充当了小老师,教民小青队员“打跳”,。小孩子们都是“打跳”高手,他们在手拉手的跳动中既享受着音乐的旋律,又很好地锻炼了身体。在这些小老师们的指导下,民小青的队员们很快也加入了“打跳”的队列。
图为民小青队员们和孩子们一起“打跳”。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窦也童 摄
与以往暑期支教活动不同,禾谷棚支教点的特色之处在于,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课程需求,为学生设置更受欢迎的课表和分配更适合的导师,从而将一对一精准帮扶落到实处。每天的正式课程结束后,民小青的队员们就按照导师分配表带领小孩子们组成学习小组,一同交流学习内容、心理变化、生活小事等等,导师制的开展使得每位队员对这些孩子们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在倾听和交流的过程中,民小青队员们已然渐渐成为他们的朋友。
图为课外辅导时间一个小朋友在完成习题。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桑靖雅 摄
在平静、快乐、简单的夏令营时光里,民小青队员们用他们精心准备的课程和耐心的辅导和这些孩子们产生着最质朴的联系。科学课、民族知识课、安全教育课、心理健康课等课程的陆续开展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尽可能多的成长养料,这个夏天,民小青与这里的孩子们一同书写着属于夏天的故事。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4047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