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实现实践育人和培 养创新型人才,激发广大学子的航天情怀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 八个统一” 创新思政为 指导思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使命,航天学院三支社会实践队分赴四川达州、 湖南隆回县和洞口县、陕西西安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地感悟三线建设精神。
三线建设是指,上世纪六十年代,因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我国开展了一场以战备为中 心的大规模基础建设,建设的地点主要位于被称为“ 三线” 的广大中西部地区,因此这场建设 被称为“ 三线建设”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航天院所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运动。这 些航天老三线基地坐落在山脚下,深藏于山坳里,生活环境艰苦,科研生产条件恶劣,它们 肩负着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加强国防建设的重任,斗转星移,日月变化,这批基地或已 被交还给当地政府做以他用,或还在进行航天产品的生产,但曾经在这些基地工作过的人和 发生的事,却永远值得当代青年人学习和借鉴。
车运肩扛 挺进三线
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 062基地) 始建于 1965年,1977年建成投产,在川东北大巴山的 崇山峻岭中建成了我国重要的航天型号产品的生产基地;上世纪 80年代后期,根据国家三 线调整改造政策,调迁至国家级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他们承担并出色地完成了共和国各种 运载火箭等航天产品的研制生产任务,现已成为国内乃至世界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多管火箭 武器系统设计、制造商。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7月 16日,062基地的航天初心探索调研队的全体成员在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位于达 州的老基地进行参观时,牛辉先生(四川航天管理局 HR总经理)说,建设初期,我们需要 大量的建设物资只能由外面运输过来,但大巴山千岩万壑,人尚不能随便进入,更何况是载 着几十吨石料的大货车?基地地理位置偏僻,即使现在有着平整的公路,载着 6个人的客车 一路弯弯绕绕也得花了两个多小时才进入基地。
老一辈航天建设者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 行,尽管困难重重,但建设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止。遇到山开山,没有路就修路,十年时间里, 近千台车,总行程近两亿多公里,为基地拉来了 500多万吨建设物资。在这一时期,没有 高端的机械设备,只能依靠双手,靠自己的肩膀,扛着石头下山,扛出基地一座座高楼,扛 出航天发展的碧水蓝天。
奉献生命,不辱使命
068基地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始建于 1970年,原址位于湖南省邵阳地区,由于 国家战略武器规划调整,于 1985年开始三线调整,1993年总体搬迁至湖南长沙。068基 地始终秉承“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的价值观,始终履行“ 科技强军,航天报国” 的神圣使命,始 终坚持“ 以军为本,军民融合” 的发展思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提高国家国防实力做出重要贡 献。 7月 23日,068基地的航天初心探索调研队的全体成员在湖南航天管理局(即中国航 天科工集团○六八基地)位于洞口县和隆回县的基地进行参观时,吕学明老先生(原航天科 工集团副局长) 回忆,为了支持航天事业建设,没有公路,工兵和当地群众便修出一条条道 路来;没有建筑材料,每天清晨自己就借早操的机会带领着所有职工到附近的村庄搬运木料。 吕学明老先生说, “ 当年修建基地,大家都是憋着一股劲,要为了国家做出贡献,所以干劲很 足,三天便盖好了一栋宿舍楼。 ” 紧接着,大家跟着吕学明老先生来到一片半人高的草丛,走 到草丛的尽头,闷热的空气中一股寒气袭来,一个约 6米高,4米宽的洞口进入眼帘,从洞 口望入,洞内漆黑一片。 “ 当时基地计划挖一个山洞,希望可以在里面进行生产与总装,这样生产便不易被发现而且能承受核打击。但是施工难度很大,洞内也常发生一些塌方事故。我 专门在洞口安排了医疗人员和救援人员,随时待命,洞里一旦发生意外就冲进去救人” 。
说 到这里,吕学明老先生眼眶泛红,双手微微颤抖,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到: “ 一次塌方事故 后,有两位同志牺牲了,那个时候都是土葬,我叫人连夜在当地打了两口棺材。整个基地建 设下来,一共打了五口棺材啊” 。吕学明老先生颤抖着伸出五个手指,眼眶已经有泪花浮现。 老一辈的航天工作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自己写进“ 三线基地” 的往事中。正如人民日报的 评论“ 初心的背后是坚守,使命的背后是奉献。
坚守一生,只为一事
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全称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创建于 1965年,原身是 067基地, 现总部位于西安,承担着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武器提供液体火箭发动机的重任,被誉为“ 中国航天动力之乡“ 。 8月 21日,067基地的航天初心探索调研队的全体成员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 研究院( 即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 进行参观。我们了解到:当年,067基地举家迁移到了陕西 凤县红光沟。大山沟里,环境恶劣,物资短缺,与此同时科研任务又十分紧急,唯有造出液 体火箭发动机,才能对敌人形成威慑。
据张美书先生( 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企业文化部副部 长)) 回忆:山沟里泥石流频发,1980、1981年为了火箭发动机能够按期交付,067基地的 前辈们硬是用双手在泥石流中刨出了生产设备。而宋承河、李保良、李秉钧、杨小林四位烈 士在抗洪抢险中牺牲,李保良烈士的遗体自始至终没有找到。067基地的前辈们宇宙为画布, 以奉献为原料,以成功为夙愿,以领先为画笔,践行“ 发展航天,动力先行” 的使命,为中国 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同学们通过参观航天老三线基地,重温老一辈航天创业者走 过的路,深刻认识到航天事业的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式发展并非靠某个人一朝一夕缔 造而成,而是先辈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无私的奉献造就而成的,正如航天人经常说的那句话: “ 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子孙” 。在社会实践中,我们感受到共和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中的 血与泪,现如今,担负祖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任将传递到我们当代青年身上,作为西北工业 大学的航天学子,我们将不忘初心往前进,赤诚铸剑心长征,并以老一辈航天创业者为榜样, 从先辈手里接过航天事业发展的旗帜,将中国航天精神和西工大现象传承下去,为中国航天 事业的进步贡献出西工大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405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