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上午9点蓝印花布调研团队按照计划来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周继明老先生的公司。
周继明老先生带领团队成员参观桐乡蓝印花布厂的各个工作坊,周老师细致地介绍如何进行原材料的选择,蓝草、板蓝(特别强调,是板蓝叶,而不是板蓝根)等植物制作蓝印花布的染料,温度的把控、染料的发酵时间也尤为重要,并系统地展示设计纹样、雕刻花板,介绍刮浆、印染等制作工序的流程。
图9:刷浆工作场地
图10:周老师带领我们参观蓝印花布染浆
图11:石灰粉,中和染液
上午10点,团队成员跟随周老先生来到他的会客厅,周老师接受团队记者徐鑫晨和张海龙的采访。周老先生亲切的与大家交谈着,它讲述了他与蓝印花布之间那不可磨灭的友谊,在百废待兴的时代,在蓝印花布作坊工作是一个不错的养家糊口的工作,周老说,那时候,不知道做什么,就喜欢蓝印花布,当时也长大了,要开始上班了,就去了蓝印花布作坊学蓝印花布的制作。现在,市场上还在坚持的手工蓝印花布作坊已经不多了,我这一家就是浙江这里一家。在采访中周老告诉大家,蓝印花布是一个小众的产业,随着工业工业的发展和商家与市场的需求,蓝印花布这一纯手工工艺耗时量大、耗费人力多,所以出现了机械化的生产,但这些机械化生产出来的产品并非符合蓝印花布的要求,在纹样设计上单一刻板,复制粘贴式地生产,使产品缺乏创新,导致市场上蓝印花布的韵味和意义改变。周老师介绍道:“现在许多旅游景点或商场上所销售的‘蓝印花布’并非是传统工艺上的蓝印花布,而是仿“蓝印花布”。而蓝印花布本身是纯手工艺品,在纯手工的条件下,手工艺人会根据纹样特点、染料上色情况、外界客观条件进行直接的调整,使蓝印花布的色泽与纹样呈现最好的效果。且因为手工制作的原因,每副作品都具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每一块蓝印花布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由此可知,不论是蓝印花布这一民间艺术,还是其他领域的艺术形式,都需要人类主观的更进创新,需要时间来沉淀工艺技术,这也是当今社会工业发展所需要传承与发扬的“工匠精神”。年轻一辈们,更有义务与责任去传承发扬“工匠精神”,学习周老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图12:周老师接受团队记者的采访
图13:与周老师进行合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409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