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4日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山镇百家姓文化,实践队队员们决定采访一位通晓当地历史沿革的当地人。为此,大家找到了当地一所小学的副校长李老师,在得到他的允许后前往其家中对他进行采访。
李老师今年53岁,在中山镇的小学已经任教30余年。说起中山镇的传统文化,李老师简直是如数家珍。他首先介绍了中山镇文化的起源。中山镇始建于明朝初期,为加强对南蛮之地的控制,朱元璋派遣了十八名将军率领5000多人来到此地并驻扎于此。是故中山镇现今许多习俗亦与南京地区相同,诸如宫灯、闹元宵等。中山镇古城也为仿南京城所建,城墙、城门皆为南京城风格。因而中山镇亦被武平县人称为“小京城”。
紧接着他又为我们介绍了古街的有趣故事。古街作为古中山镇的核心,在建设之初,古街上的道路被分为两段,道路中心用红砖铺就,为只允许将军及其家人出行的专道;道路两侧铺以石子,普通居民只允许使用此段道路。这种道路形式与南宋都城临安的皇道有异曲同工之妙,亦从侧面反映出中山镇对京城的高度仿照。
最后他还介绍了中山镇姓氏的堂联以及现今中山镇对于姓氏传统文化的教育情况。在听了他热情又详细的介绍后,队员们对中山镇的了解又加深了一层,探索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在李老师夫妇的热情带领下,我们继续沿着蜿蜒的山路上行,山坡斜立,道路上的砂石和泥土沾湿了我们的鞋。野草很多,锋利的齿尖也总在不经意间割伤队员的腿。
这样的困难还是团队头一次遇见,老师同学的鞋子都不防滑,灰蒙蒙的天也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拍摄目的。难爬的山坡和穿行的蚊虫让队员们开始气馁。
但远处的塔终于成为眼前可触摸的存在,在山顶我们触摸到的不仅是相公塔的粗糙斑驳的墙砖,更是中山镇悠久的历史文化。站在山顶上眺望整个中山镇,它的神秘面纱也终于一层一层的揭开,这个质朴的青色小镇散发出一股迷人的家乡味道。它似乎跟所有的家乡都有相似之处,又静静地独守着属于自己的那份独特的美妙。
相公塔之行结束后,言古团队兵分两路,一队前往武平县采访中山镇的年轻人。一队前往烟草场了解当地烟草生产状况。
两行人中一行来到武平县,在孕育了无数武平学子让他们走向大江南北的武平一中,对面有一家招牌毫不起眼的饭馆,这是这里的学生在这里上学最爱来的地方,便宜,味道好,分量足是对这里的一致评价。在这里我们约见了从这里考到外省的青年,了解他们对未来的期望和对中山的看法。另一队去到了当地的烟草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411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