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实体书店发展低迷的情况逐渐好转,越来越多的实体书店重新进入到大众的视野。在这种形势下,2019年7月到8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的九名学子带着对书与书店的热爱组成“理想国地图”实践团队,以书店调研与手绘书店地图为主要任务,开启了他们的暑期社会实践。
一个多月以来,九名实践成员分成三组,分别走访调研南京、上海、杭州的二十余家书店,分析各书店的经营模式,文化符号,受众群体,读者借阅和购买体验等。对以商业为主导和以文化为主导的书店进行分类,比较其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探讨非商业化书店的生存之道。
根据资料显示,2005~2013年,国有书店共减少1944家,民营书店共减少3801家。实体书店发展持续低迷,倒闭潮一直到2017年才逐渐停止。得以存活下来的书店有哪些独特的地方?逐渐复苏的书店能带给爱书者怎样的体验,又能为城市的文化产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商业化模式是否是当今实体书店的唯一出路?实践队员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了他们的调研与采访。
杭州小分队实践的几天杭州的温度很高,体感温度有时可以达到48度。一天要去很多地方,实践队员晚上一回到民宿便累得倒在沙发上。但是因为是在做大家都热爱的事情,所以大家总是能在辛苦中得到满足。在前往麦家理想谷时,不巧遇到周一关门打扫,但书店管理员见队员们远道而来做调研,就让打扫的阿姨先等等,让他们进去参观。有时书店外的喧闹和书店内的宁静也会形成鲜明的对比,南山书屋坐落在西湖景区附近,却是一个能让人静心的地方,通过采访,队员了解到,南山书屋的书都是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所以来到这里的顾客也都是专心选书看书的人,自然也就营造了极好的学术氛围。
上海作为文化中心之一,独立书店非常多,所以上海小分队的队员调研之前做足了功课。首先从各个角度分析了上海实体书店,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进行参观调研。在准备阶段,队员们发现,书店聚集的地方,往往也是文化聚集地。例如,上海图书馆坐落的徐汇区,书店云集,文化气息非常浓厚,队员们调研采访汉源汇、衡山和集、阅读隧道、大隐书店等独立书店时,也发现,除了地域与文化聚集规律,正是因上海的书店竞争力很大,使得在互联网冲击带来的书店倒闭潮中存活下来的,都或在经营方式,或在书籍的选择与摆放,或在贴心的服务设计等方面,有自己独到之处,让人有一遇倾心,相见恨晚的感觉。
实践期间,恰好看到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应至少有一所图书经营品种、规模与本校特点相适应的校园实体书店”的新闻报道,于是团队成员也逐步调整计划,通过着重调研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周围的书店了解大学周围书店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出路。
在经世书局,队员们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爷爷在专心选书,有人猜测老人或许是复旦的老教授,又或许只是住在附近的爱书人。环顾四周,有小孩子在翻绘本,有大学生在读经济类书籍,也有闲适的中年人随手翻开一本小说……书店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包容的地方了,无论什么年龄身份的人出现在这里都不会让人感到突兀。
采访过程中,队员们也遇到许多问题。由于并非专业团队,对于一部分采访问题,队员们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或者由于店主不在书店,无法得到确切的答案。所以队员们在实地调研过后,又从报刊网络中收集了大量资料来弥补调研的空缺。
队员们调研的大部分书店,都形成了“书+咖啡+文化沙龙”的营业模式,除了书籍销售,文创产品、生活元素产品也是书店能成功生存的收入来源。队员通过采访店员和查阅资料,发现很对书店的非图书类业态收入可以达到总收入的六到七成。
此次实践的周期比较长,团队成员一边调研各个书店,一边创立公众号“理想国地图”,把每个书店的“探店”感受写下来分享给大家。队员们表示,不想只把“理想国地图”项目作为一项暑期社会实践,而是想要长期做下去。
目前以城市为单位的手绘书店地图也正在紧张绘制中,队员们分工明确,同心协力,很快杭州与上海的书店地图就要完成了。一些爱书店的朋友表示对地图成果十分期待,队员们也十分有信心。
通过这次实践,团队成员发现逛实体书店虽然是一件小众的事情,但是相比线上书店,实体书店的功能不仅仅是买书,更是一个文化活动的聚集地,一个商业街区的文化中心,甚至是城市的名片。实体书店的优势也在继续被发掘,社会需要多元化的环境,只要仍有爱书者存在,这些实体书店便不会走向衰亡。队员们希望,读书是每个人的理想,书店地图是每个人的理想国地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417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