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中国新时代治国理政的至理名言。善治国者必治水,治水之道在于治山,治山之道在于兴林。兴林治山是国之大计,也是盛世之举。大秦岭生态系统完整性是中国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根本所在。“秦岭绿”是“中国绿”的根脉。实施“国家绿心战略”,保护、修复大秦岭生态系统,永葆大秦岭绿水青山,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然而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否就意味着让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停滞不前呢?社区共管制度究竟是如何在秦岭北麓带动当地发展的呢?实施情况又是如何呢?我们就此等问题考察了当地生态环境,并分组对当地游客、村镇居民、村镇干部、秦岭国家植物园相关领导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调研。
一组首先探望了各村老年活动中心的老人们、周边的年轻人,询问了他们的生活状况、他们对生态保护的看法以及景区带给他们生活的变化等,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调研了村民对环境的评价以及相关条例的看法。村民普遍反映认为维持好的生态环境才是长久发展之计。我们通过交谈了解到了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当地人在生活水平和思想领悟上有双重提高,我们的耐心讲解也使村民对保护环境多了一份热忱。
另一组同步进行的,是对当地领导的访谈。村长对于环境保护、景区建设、发展经济等相对于村民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村长亲切热情,跟我们讲解治村之道,又不乏幽默风趣。我们了解到,秦岭周边村镇无一例外地严格贯彻落实上级下达的各项命令。经常自发地组织当地群众进行巡逻防护,不仅如此,对于保护区内的违规建筑、违规农用耕地等也进行了坚决的拆除。秦岭北麓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与相关部门的不懈努力密切相关。
最后,在队员们多番周折后,我们联系到了秦岭国家植物园的相关领导,我们队伍被园方郑重地接待,可以看出园方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三下乡活动,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他们积极地配合了我们的采访。采访中,我们既体会到了国家对于秦岭生物多样性的重视,又看到了园方对植物多样性保护坚定的决心,同时也从字里行间中听出了园方保护生态、建立维护园区、抚慰当地村民等的各种艰辛。但无论如何,这多种多样的动植物,是生物科学研究的根本所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造福华夏千秋万代的举措,因此园方坚定地认为,在保证植物园作为景区的一定的盈利的情况下,保护品种和科学研究还是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的。
此次三下乡之行,我们体验到了不一样的乡村风情。这里的村落错落有致,街道整洁干净,民风淳朴,连村干部也热情亲切。我们很高兴看到自然保护区的兴建与当地村落的发展协同进步,也很荣幸能亲眼见证秦岭北麓地区社区共管制度的实施与扎实的成效。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4193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