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固县茶产业机械化程度调研报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汪怡
【摘要】整合调研的背景和意义,总结在城固县茶产业机械化程度调研的成果,从背景和国家政策中分析加强机械化的可行性并作分析。
【关键词】茶产业机械化 城固 农业发展
一·绪论
1.1调研的背景和意义
1.1.1调研的背景
陕西城固是丝绸(茶)之路开拓者—张骞的故里,是全国重点优质绿茶产业发展区域,同时也是省、市重点扶持的茶产业基地县。近年来,城固县紧抓“汉中仙毫”品牌整合等机遇,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茶叶基地不断壮大,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茶产业已经成为南部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全县茶园面积达11.3万亩,茶叶总产量4 375t,其中汉中仙毫340t,汉中毛尖220t,汉中炒青3 623t,红茶82t,黑毛茶110t,总产值62495万元。
城固县园面积和茶叶产量都与汉中市其他茶叶生产先进县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本县的产茶镇、村的领导干部对发展茶产业认识不高、重视不够、力度不大。全县茶产业总量小、龙头企业少、品牌效益低的局面还没得到根本扭转。
城固县茶区处于汉江以南的巴山北麓浅山区,水电、道路、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都较差,茶园耕作、施肥、修剪、采摘、灌溉等管理措施机械使用率低,人工投入大,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较高。
部分镇村茶园权属不明,多年撂荒,疏于管理,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一是茶树品种退化。全县70%以上的茶园还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立的群体种茶园,茶树品种严重退化,茶叶品质不稳定。二是茶叶生产用工紧张,管理加工成本提高,特别是适销对路的名优茶的采摘全依赖手工。三是一部分茶园失管,茶园施肥、除草、修剪等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生产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四是茶叶加工大多处于初制阶段,精制加工、精细包装环节有待提高。五是清洁化生产线普及较差,全县目前仅有2条,大部分企业对绿色食品、有机茶等体系认证积极性不高,茶产品附加值提升不够。
目前全县茶叶生产加工企业30余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1家,多数加工厂仍是家庭作坊式,标准化程度低,卫生状况堪忧,经营规模小,市场竞争混乱。龙头企业数量太少,辐射带动能力有限,个别镇、村甚至没有生产加工厂,农户采摘的鲜叶得不到及时交易,经济效益发挥不明显,茶叶种植积极性不高。
陕西省农业厅把茶产业作为陕南区域优势特色产业来打造,全面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汉中市委、市政府也将茶产业确定为全市“三个六”的农业主导产业之首和农业倍增工程产业之一。省、市两级政府对茶产业重视程度之高、扶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2017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拟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的决定》《城固县茶产业发展以奖代补实施办法》及《城固县茶产业发展年度考核办法》,从政策层面加大对茶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1.1.2调研的意义
尽我们的力量去运用更为先进的传播技术和手段,带给茶农更先进的知识。并尽我们所能去引导茶农熟悉和使用机械,接受机械化,改善和提升茶农和研究所的互帮互助的情况,采用问卷等各种方式进行实地调查,了解茶农们关心的问题,机械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潜在的问题,并在能力范围内帮助解决这些问题,或者向社会以及各层面反应这些问题以解决它们。从思想层面上影响茶农,推进机械化发展进程。改变茶农和当地人的思想认识,鼓励扩大茶叶基地规模,夯实产业基础;建设更多的茶厂,并进行茶厂优化改造工程;例如:茶叶初制加工厂改造升级建设,茶叶清洁化流水生产线建设,引导他们进行龙头企业培育,告诉他们要坚持“市场为先、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原则,传播给他们更先进的思想和指示,帮助他们强化宣传推介,开拓茶叶市场。
希望能促进城固茶产业的发展,抓住省市实施高产生态茶园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及“汉中仙毫”品牌整合等工作机遇,立足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实际,加快推进“南茶北果”战略实施步伐,持续壮大茶产业规模,不断提高茶产品质量,大幅提升品牌效益,不断延伸茶产业链条,逐步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使茶产业真正成为城固南部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1.2茶产业市场分析
当前,国民饮茶已成为大潮流,从十几岁的孩童到年过古稀的老人,都接受并喜欢茶这种饮品,更有55%的人每天饮茶,因本次调查样本容量的问题,几乎不喝茶的人数为0。而大约有35%的人购买茶叶会达到一个月一次,并在购买时主要看重口感和价位。但却几乎没有人能接受1000元/斤,超半数人只能接受在100元以下/斤,80%以上群众在茶叶方面的年均消费仅仅在500元以下。
如此巨大的受众也显示了茶产业的巨大市场,可生产成本的高昂也注定了茶叶的市场竞争力。面对茶叶的天价,在本次调研中也得到了解答。在采摘环节,一斤优质茶叶的成本可以达到400元,而夏秋茶中最普通的炒青一斤成本也足有50,再加上茶园管理,栽培,茶树种苗等等一系列的支出,造成的天价也似乎可以理解,可这却让广大的客户群体们望而却步。
机械化对于成本的影响,一个采茶机一天可采摘两亩鲜叶,而人工采摘则需要一亩一天五个人,一套茶叶加工生产线一天的工作量可以突破50个人同时炒制,在茶园管理方面,水肥管理一体化可以代替99%的人工。
二·调研成果
2.1城固县茶叶产业机械化基本现状
茶叶产业机械主要包括茶园田间生产机械和采后处理加工机械。长期以来, 茶园田间生产主要靠人工劳作, 田间生产机械化水平严重不足,目前极少数规模的企业茶场开垦茶园时使用一些工程挖掘机械、拖拉机带铧式犁和耕整机进行土地整理, 12.3%左右条件较好的茶园使用修剪机和采茶机, 喷药多使用单人背负式喷雾器,在整个城固县茶企中,只有天明镇高坝村松树茶厂的茶园采用了水肥管理一体化,在灌溉过程中,少数茶企(例如三化村山花茶有限责任公司)已部分安装了滴灌系统,但规模较小的茶叶合作社和散农则都是传统的管理模式,并且茶园较为分散。
在城固县茶叶合作社中,茶园规模一般都在100-200亩,对于茶园的管理则需要大部分人工进行管理,人工成本每个人每天每人70-200元不等,包括除草除虫,修剪茶树等,人工成本过高,但要实现机械化,一个合作社投资都将在100万以上,这对于小规模合作社而言,虽然人工成本过高,但是实现机械化存在很大困难。
城固县茶叶主要集中在南坡,其中绿茶为主要销售茶叶,主要产品为汉中仙豪,汉中炒青,注重品质和品牌效应,因此对于叶片要求高,尽管采用了一些采茶机,但依然达不到要求,在此类茶叶采摘过程中,机械化程度为零,且需求很大。
2.2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茶园管理机械化程度低,管理不规范
城固县茶园田间管理以人工为主,除个别企业外,没有配套适用的中耕除草、施肥机械, 劳动强度大,且劳动力不足,现今管理茶园多为年岁较高的老人, 多数茶园田间管理差。由于城固县坡地茶园占比高,没有对适合坡地茶园田间生产机械化管理模式进行过系统的试验研究, 在机具的选型配套和研发创新, 提高茶园田间生产机械化水平等方面产生了不利影响, 使茶叶机械的试验示范推广缺乏科学的指导。
2.2.2采摘茶树叶片过程中的机械化程度低,市场机具缺乏
据调研, 目前手工采茶的费用已占到茶叶生产成本的50%以上, 高档茶的比例甚至高达80%。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 采茶季节劳动力严重缺乏, 致使大量茶青不能下树, 造成茶叶资源的严重浪费, 同时人工采茶成本逐年上升。采茶是茶叶生产中劳动力使用时间长、劳动密集程度高的生产环节。对于低档茶叶的采摘已有成熟的采茶机械, 如广泛应用的单人采茶机,油锯式采摘机等。但城固县采茶机仅在个别企业中使用, 这主要是由于原有的茶园种植模式、品种, 以及茶农收入较低和科技素质低的原因, 特别是茶叶机械化的试验推广工作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等综合因素所致。
2000年以来, 由于绿茶市场转向中高档名优绿茶的消费为主, 城固县茶叶生产以加工全芽、一芽一叶和部分一芽二叶的中高档茶青鲜叶为主, 其中汉中仙豪作为主要的高档茶叶,其产值占整个茶叶产值的60%以上, 是茶叶生产者和茶农的主要收入。采摘高档茶青由于要求高, 不能使用现有的机采茶技术, 全部由人工采摘完成, 采摘量很低, 如人均采摘仙豪仅1kg/d。而且,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可引进或借鉴的可识别智能机具。
三·应对策略与建议
3.1 大力加强茶叶机械化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重点做好采茶机的引进试验示范, 降低采茶劳动强度, 形成一支较高水平的茶叶机械化推广人才队伍;特别是培训和提高农户使用茶叶机械的意识、素质和操作技能, 培养一批提供田间生产茶叶机械服务的专业大户, 形成茶叶机械化服务专业合作组织。
3.2 做好茶园整改,系统化管理
将现如今分散的茶园和劳动力以及小规模的茶叶合作社整合,申请国家资助,整体改进机械化程度。
3.3 加强采摘茶叶叶片机械的研究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由政府出面申请智能采摘机和适合坡地茶园管理的机械化系统的研发,以满足市场对于高档茶叶采摘的质量要求。中期加强适合对于城固茶园生产需要的田间管理机具的研发, 降低茶农劳动强度, 促进茶园面积向适度规模发展, 形成更多的专业种植大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419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