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安徽学子寻访三河古镇姓氏灯笼来源,追溯传统宗法精神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罗莹

古镇之所以为古镇,不仅仅在于小桥流水人家,更多的是从她悠久的历史积淀中散发出的人文魅力。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三河古镇“探古镇变迁,觅工匠精神”调研实践团队在经历了长达一周的调研走访活动后,在对古镇著名的文化遗产有了深入了解的同时,也对古镇南街上的姓氏灯笼产生了好奇,为了解开谜团,团队于7月13日开始不断地对姓氏灯笼进行调查,并取得了一定的收获。

初遇姓氏灯笼,美丽中蕴含神秘。

跨入大捷门,走过游人如织的中街,越过鹊渚廊桥,再往前穿过几个小巷,就是三河古镇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街道——南街。在这里,不仅有砖石筑就的小屋、青石板路,还有每家每户屋檐下挂着的姓氏灯笼。

这些灯笼虽小,做工却很精致,灯笼正面写着一些姓氏,背面则有“河南郡”、“陈留郡”等字样,这些灯笼普遍采用白色纱布与竹篾为原料,里面则通着电灯。每当夜晚降临,这些灯笼就会亮起来,如琉璃一般晶莹剔透,整条老街在灯笼的点缀下也熠熠生辉。团队成员在每天的调查访问过程中,都会注意到它们。“这些灯笼挂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呢?”“灯笼上的字样带有何种寓意?”队员们虽然每天经过这里,但是对这些灯笼的疑惑却与日俱增。

走访古镇居民,采访中获得线索。

在经过多次的资料寻找与方案规划后,团队开始了对姓氏灯笼的探秘之旅。古镇居民与这些灯笼朝夕相伴,对其有着或多或少的了解。团队在为期四天的居民走访过程中,几乎采访了南街上所有的商户与居民。大家给出的答案几乎都是一致的——灯笼正面的姓氏就是这户人家的姓氏,而背后“郡、府、堂”的字样则是这户人家姓氏的郡望所在。

在南街做牛轧糖生意的老人周女士向队员们透露,这些姓氏灯笼每逢过年就会换上新的,而当队员们问及做灯笼的手工艺人时,她告诉大家:“这些人只有在快过年的时候才会回来,现在都不在这里。”这让队员们都有些失落,他们表示,居民们对姓氏灯笼所知甚少,也从侧面反映出大家对传统文化了解的欠缺。

咨询当地政府,探索中发现传统。

要解开姓氏灯笼的谜团,仅仅有居民们寥寥几句话是完全不够的,为了更加深入地挖掘信息,团队派出了小分队,在7月17日下午前往镇政府与文化办,对政府工作人员进行了专访。

当地文化办工作人员胡女士在得知团队成员的来意后,表示出极大的欢迎,她随即联系了档案馆,让队员们翻阅有关资料,并用了将近一个小时向队员们讲述姓氏灯笼的由来。队员们在档案馆中则发现了为数不多的与姓氏灯笼有关的资料,经过抄录与整理,灯笼的历史发展脉络也清晰了不少。

姓氏灯笼以前遍布于合肥市周边的村庄,而现在只有三河古镇将其保留了下来。近几十年来,古镇居民生活条件逐渐提升,人们也不再使用蜡烛,因此姓氏灯笼也一度销声匿迹。为了保存古镇原有的风貌,镇政府让手工艺人赶制出灯笼,发放给每家每户,自此,挂姓氏灯笼的传统就这样保存了下来。灯笼上的字样不只是对于姓氏、郡望的介绍,也是流淌在华夏儿女血液中浓厚的宗法观念的体现。俗话说,落叶归根,中华传统美德一直围绕着“家国”观念这个主题,姓氏灯笼的存在,对于维系“家国观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姓氏灯笼在风景秀丽的三河古镇也许是个不太起眼的“小摆设”,而它点燃的,是中华民族内在对于“家”的信仰。队员丁龙生感慨道:“我作为三河古镇的居民,之前对姓氏灯笼并不了解,这次的调查活动是我们实践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但却具有着别样的意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在一朝一夕,更重要的是普及与传承,只有将传统优秀文化保存下来,才能守住精神家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4210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回忆红色经典,传承革命精神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七十多年前,革命前辈们怀抱着坚定的信念,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7周年,为进一步提高当代青年对红色足迹,红色精神的了解…… 赫本的猫 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查看全文 >>

探访革命圣地,回味红色经典

为更好地传承、发扬“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寻找先烈的革命历程,从而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2022年7月15日,“踵事增华小分队”成员前往了山东省邹平市的…… 赫本的猫 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查看全文 >>

峥嵘岁月豫西忆 英雄精神绽光芒

古橿的枝叶随风轻摇,红寨山下的屋墙满载历史尘烟。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民曾在汝州留下光辉的革命足迹。为追溯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2022年7月17日化学化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踵事增…… 赫本的猫 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查看全文 >>

不忘烈士洒热血,传承基因弘精神

古橿的枝叶随风轻摇,红寨山下的屋墙满载历史尘烟。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民曾在汝州留下光辉的革命足迹。为追溯红色历史,传承红色血脉,2022年7月17日化学化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踵事增…… 赫本的猫 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查看全文 >>

缅怀革命英烈,铭记历史使命

青山埋忠骨,素菊慰英魂。烈士伟绩,百代流芳。为缅怀革命英烈、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2022年7月19日化学化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踵事增华”小分队成员前往来到邓州市烈士陵园,开展…… 赫本的猫 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本草社】“药”韵新生,创意“瓶”行——中医药文化创意大赛圆满结束

文字:曹欢尹思图片:张权威尹榆婷审核:唐后媛来源:本草社为传承千年中医药文化瑰宝,让更多人领略其天人合一的智慧、药草…

“魔幻光影 时空之旅” ——宾谦魔术协会开展魔术主题活动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燃”,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四月,为了梳理魔术发展史的核心脉络,展现传统技法与科技创新的碰撞,一场别…

志愿青春暖社区,助理服务筑和谐

近日,桔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社区助理”——公管院学子志愿者。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志愿…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社区宣讲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4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走进阳光雅居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遵义会议精…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企业宣讲,传承红色基因 赋能企业发展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6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宣讲团第9次宣讲活动顺利展开。作为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发布

师大学子访三河古镇:承悠久工艺,觅匠人匠心
(通讯员何华东)7月10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探古镇变迁,觅工匠精神”调研实践团队的7名成员到三河古镇羽扇制作手艺传人万正华处学习羽扇制作,亲手体验羽扇制作的相关流程并就三河羽扇的历史及制作工艺向…
安徽学子走进校园,进行文化传播
在经历了将近一周的文化调研活动后,赴三河古镇团队对三河古镇的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三河古镇居民对古镇传统文化的了解及传承,团队满怀传播传统文化的热情,前往位于古镇风景区附近…
暑去凉来巴山上,西华新生嗅秋芳。 不畏艰辛聚战场,电信战士亮锋芒。
暑去凉来巴山上,西华新生嗅秋芳。不畏艰辛聚战场,电信战士亮锋芒。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但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新兵们已经熟悉战场。清晨的第一缕熹微照亮灯光球场时,整齐的队伍早已整装待发,军绿色的…
关怀中成长
关怀备至,意气风发9月,是丰收的季节,刚刚经过夏雨的洗礼,在这个充满着迷彩故事的季节,又一批大一新生面临着艰苦的考验,但等待着他们的却是一份沉甸甸的收获。穿着整齐迷彩服的新生们在操场上展开了严…
军训的点点滴滴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慢慢流走,眨眼间,我的大学生活已经开始。进入西华师范大学前,我曾一-度对军训抱有恐惧心理,但是在这几天的接触中,让我彻底放下了这样的想法。西师人给我的第--印象就是热情,他们热枕…
笑逢金秋,喜迎新生。西华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迎来了新一届新生学子,昔日清冷的校园
笑逢金秋,喜迎新生。西华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迎来了新一届新生学子,昔日清冷的校园再次展现生机与活力。9月2日上午8点整,迎新的同学认真的为新生办理每一项入学手续,并为她们提供各种咨询,解答家长…
轮椅少女逐梦湖科大 校院联动携手送关怀
2019年9月7日,湖南科技大学校党委书记刘德顺、副校长胡石其等校领导在商学院党委副书记傅早霞、商学院2019级新生辅导员、商学院团委学生会主要学生干部的陪同下,前往八区学生宿舍,对商学院2019级会计学专业新…
成长贵在磨炼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戏,那么军训就是这场戏中最精彩的一幕。军训能够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练我们的意志,锻炼我们的身体。苏轼说过:“古今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这就告诉我…
军训磨炼
军训是每个大学生必上的一课,作为新时代的天之骄子,我们负担着振兴祖国的大业,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严格的纪律才能出色完成这一任务。考入大学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人生中有好多的关口要过,…
青春新起点,不负韶华
为帮助新生更快明确专业目标,了解学习内容,把握发展方向,9月9日,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于第九教学楼召开2019级新生专业介绍会,各专业系主任向阳、王辉、康江、崔钢、蒋蘋、杨敬林、陈文凯分别担任此次介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