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别两日的深圳之旅,2019年7月13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第三届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队员怀揣着贝雕文化复兴的梦想来到汕头市博物馆与“贝雕收藏家”卢湘莹女士、末代海门贝雕传承人林汉桂先生进行会面,并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
授牌,“以贝之名”
自贝丘斋与第一届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合作以来,至今已有三个年头,具有一定的合作基础。此前,陈绮雯老师与贝丘斋主人卢湘莹女士就校外实习基地相关协议已达成一致。为此,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指导老师陈绮雯代表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为贝丘斋举行授牌仪式。
图一为陈绮雯老师与杨晓仪队长为贝丘斋举行授牌仪式。
卢湘莹女士从2008年起,便开始收集流散在民间的贝雕工艺品,并专门开设贝丘斋用来收藏、摆放这些工艺品。至今为止,她已经收藏了包含300多件潮汕贝雕以内的600多件贝雕工艺品。她告诉我们:“我希望通过收藏这些工艺品的方式,唤起人们对这项濒临失传的传统工艺的重视与关注。”而这正与团队“与贝雕共同寻觅新出路“的理念相一致。因此,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与贝丘斋的深入合作既是理念所趋,亦是心之所向。
授牌仪式于下午2点正式开始,卢湘莹女士、林汉桂先生、陈绮雯老师以及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全体队员共同出席了本次仪式。仪式上,卢湘莹女士发表了仪式致辞。在致辞中,她由衷地感谢前两届队员为贝雕事业的辛苦付出,以及对这一届队员复兴贝雕文化报予极大的期望。继而,先由指导老师陈绮雯与队长杨晓仪进行授牌,然后卢湘莹女士接牌;最后以一张大合照结束此次授牌仪式。
图二为授牌仪式后合影留念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校外实践基地正式落户于贝丘斋,这既印证了双方三年以来的合作与交流的积淀,又标志着双方的合作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识,“因贝结缘”
队员们与卢湘莹女士是因贝而相识,与广州市第十六中学亦是如此。7月14日上午,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全体队员相聚于汕头市博物馆,静听林汉桂先生讲解贝雕画的制作工序,期间双方笑语不断,气氛和谐。经过一番讲解,每位队员都感觉收益良多;队员们纷纷赞叹贝雕画精妙绝伦的技艺及其制作工序的纷繁复杂。
图三为实践队员静听林汉桂先生讲解贝雕制作工序
14日下午,恰逢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到此研学,在一番讨论过后,卢湘莹女士决定由雕情贝艺实践队队员们来接待广州市第十六中学的同学。尽管事发突然,但队员们依然有条不紊地分工合作;首先由部分队员担任接待工作,并进行解说;其次由另一部分队员带领同学体验贝雕制作工艺,最终以问答互动的方式结束此次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发现当代青年对贝雕文化了解甚少,意识到贝雕文化的传承缺乏校级沟通与交流。因此,接下来无论是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亦或是贝丘斋都将会着重致力于推动校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贝雕文化真正走进校园。
图四为交流活动后的合影留念
潮汕之旅虽然已经结束,但是我们的征程依旧在继续;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将会不畏艰难,继续践行真知,为贝雕文化复兴而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4374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