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微爱公益协会灌南分队来到灌南农耕博物馆。在农耕文化展示馆里,志愿者同学们认真学习农耕器具及农耕文化知识,了解我国悠久的农耕历史。
作为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农耕文明仿佛贯穿了中国文化的始终。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凝聚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铁犁牛耕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机械化耕种给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农业得到了更为迅速的发展。然而这一立国之本,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渐被人遗忘。学习是为了更好的传承,许许多多的非物质文化的消逝应该给予我们警示。学习农耕文化和体验农事让我们更好的铭记和传承。知道并了解我们每日所吃所用是从何而来。在中华农耕文化中感受劳动之美、拓宽视野,增强实践能力,体验美丽乡村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中华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劳作中所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蕴含着劳动的奋斗之美、和谐之美,是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资源。古语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从采集、渔猎,到农耕种植,华夏先民在漫长的农耕时代所开展的农业劳动,无不体现着人们对劳动美、奋斗美的追求。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不常见的一些农具:铲、耒、锄、刀、镰等传统耕作器具,在工作人员的解说下我们认识了这各式各样的农具,不经感叹古人的智慧。
农耕活动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和延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绵廷不断的历史长河中,炎黄子孙植五谷、饲六畜、农桑并举,耕织结合,开成了渔樵耕读,富国利民的优良传统,创造了上下五千年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奠定了万代基业。在以传统耕作方式作为载体的农耕文明中,所蕴含着的文化基因仍需要我们传承和继承。因此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负起责任弘扬传统文化义不容辞,走进农耕文化博物馆去感受农耕劳动蕴含的美。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558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