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雨后晨露喳喳蝉鸣,大学生涯的第一次暑期社会实践如期而至。6月23日,乘坐了近6个小时的大巴,期间翻越数不尽的山头,途经密集的隧道,周围黑黢黢的一切真实地向我们展示了浙南山区的偏远与路途的艰险,直至临近深夜,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队——传浙韵“寻梦廊桥”小队才终于来到了温州泰顺县县城。
6月24日上午,听着温州当地特色的打鼓戏,急速飞驰的乡村巴士又将我们送抵此次社会实践的目的地——泰顺县泗溪镇。在当地居民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艰涩难懂的温州话并没有如我们想象的一般给我们的调研带来太多的困难。相反,地方特色的语言和风俗习惯与廊桥特色建筑群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文化体验。
在仔细聆听当地工作人员和廊桥博物馆讲解员的引导与介绍中,我们不仅仅了解了廊桥文化的历史发展,更深切感受到了作为当地人民对于廊桥文化由衷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来源于对家乡的热爱,对祖先智慧创造的钦佩,以及对于泰顺廊桥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认识的欣喜。这种自豪感又可以用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来概括,这在调查问卷的发放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一位当地居民填完问卷在我们道谢后补充了一句:“不,应该是我们感谢你们,你们大学生多了解、多宣传我们的廊桥文化,我们才能更好的发展。”在这宁静祥和的小镇村落,淳朴直率的人们并没有被外面世界的盈盈利益所诱惑,他们始终怀有着对于家乡、对于廊桥最简单也是最深刻的爱——相信每一个走过廊桥或是曾驻足廊桥岸堤的游客都会被汹涌急促又清澈见底的山涧河流里成群的肥硕鲤鱼所惊讶到。据村民介绍,这还是他们自己投放喂养长大的,大家不约合同的守护着这一片山水——日傍山头,清风徐来,轻倚桥头,远方的落日霞光,近处的小桥流水。
然而,漫步在泗溪河河畔,我们看到了较为凌乱的维修建造的施工现场,据了解,去年因“莫兰蒂”台风侵境引发山间洪水导致三座国宝级廊桥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许多沿河的基础设施也被汹涌的洪水冲毁。在当地工作人员的介绍描述中,我们不难想象到去年洪水奔腾而下,淹没几乎所有的村落房屋,冲毁所有的绿化设施,水位上涨直逼廊桥基座,更甚者直接漫涌冲上了廊桥桥体的景象,可以说整个廊桥建筑群村落在这场自然灾害中损失惨重。
为了了解廊桥维修情况,我们采访了正在积极抢修两座在洪水中损毁最严重的两座桥——文兴桥和文重桥的曾家快师傅,他是泰顺完整掌握建造廊桥技艺仅存二人之一的木匠师傅,18岁子承父业、自发琢磨探索,他凭借超凡匠工天赋和对廊桥文化的责任感,将即将濒临失传的廊桥营造技术延续和发展,为廊桥建筑保护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对其的当面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了廊桥营造技艺后继人才极其缺乏的危机,掌握好这一门独特的工匠技术不仅要求匠人能在汲汲为利的社会中仍怀有对于廊桥的热爱,更为重要的是要有独特的工匠天赋,这是可遇不可求的,这不禁让我们反思如今我国传统技艺失传严峻的社会现状,借此机会,我们也号召更多对传统文化技艺有兴趣的青年人能积极加入保护、传承传统技艺的队伍中,在时代的冲刷中,保护我们的民族文化精髓。
此外,在访谈中,我们还了解到当地政府在政策支持上还存在着不足,虽然,保护廊桥建筑文化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及政府的重视,政府也一直支持和鼓励廊桥保护工作的开展,但在无法预测的大自然面前,一切还并不完善,我们希望当地政府能形成与完善廊桥建筑群保护工作的长期政策规划,将自然因素着重考虑进政策中,廊桥保护工作不能不是一日之功,不能因为一次大洪水、一次政府换届,导致保护工作中停滞不前。十年二十年,一代又一代,廊桥作为当地人们的自豪之时,也应成为他们世代相传的责任。
调研过程中,我们通过问卷调查较为系统科学地了解了当地游客和当地居民对廊桥保护与开发、宣传等的认识,绝大多数人们在认同当前廊桥文化保护与开发工作的同时,对相对较落后的宣传方面表达了自己的期望,他们认为更为丰富和多元化的宣传和报道能将廊桥文化翻越绵绵大山传播到更远的地方,使更多人知晓,在浙江温州泰顺,有着这样一个风景如画的“廊桥之乡”。
不难看到,如今的泗溪廊桥文化园已经取得较为显著的初期发展,但更持久的发展则依赖于社会各界更多不同的力量的加入。
跨越几乎整个浙江省,于群山之中找寻到了中华传统文化如此璀璨的建筑明珠——廊桥建筑群,此次“寻梦廊桥”暑期社会实践让我们近距离地感受当地风土人情、见证传统技艺的传承,于此同时,我们希望能转化此次实践活动的成果,更多服务于廊桥文化保护与发展,为传统建筑与技艺的保护与传承贡献一份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611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