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北大学学生因作弊被抓而跳楼自杀事件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据悉,该学校大二学生时某在补考时带着手机和小抄进入了考场,被监考老师发现后没收了考卷。时某在离开考场不久后选择跳楼自杀身亡。不少网友对此表示,悲剧的发生归咎于时某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弱,在自杀的背后,我们更应看到学校对学生生命教育和心理教育的不足。
除了此次中北大学事件外,每年大学生自杀身亡的事件不在少数。2015年7月武汉大学一男生因挂科太多拿不到毕业证书而跳楼身亡、2017年2月四川师范大学一大四女生因面临毕业压力而在寝室自杀身亡、2020年5月中国传媒大学一研究生坠亡……大学生的自杀案例屡见不鲜,在近年来甚至呈现上升的趋势。除此之外,中小学生也未能幸免,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的调查显示:每五个中小学生中就有一个曾考虑过自杀,其中超过半数的自杀行为,从意念到实行不到15分钟。由此可见,学生的自杀行为大多是被情绪所控制后,在不理智的情况下所做出的选择。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里,他们接触最多的便是家庭和学校,然而在当下的教育观念里,大部分学校都只注重学生们的知识教育、人才教育,一味地追求高升学率,在生命和心理教育上却并未有所重视,可以说,生命教育的缺失是引发学生们非正常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死亡”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学生受环境和自身的种种影响,他们对死亡的认识程度不一,有些人能正确认识死亡、正确面对自己的生命,但也有一部分人无法做到。台湾教育专家张淑美就曾说过:“儿童在4岁左右就会产生死亡的概念,如果无法得到父母或老师的正确引导,容易对死亡产生错误认知,进而产生负面情绪,影响一生。”因此这就需要学校与社会从小对孩子普及有关生命与死亡的知识,让他们懂得生命的宝贵、明白人生的意义并正确认识死亡,从而推动孩子们树立一个正确的生死观。
生命教育应当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前提,只有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对生命有着清醒的认识,学校才能更进一步向培养人才方面发展。然而当下的教育大部分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和追求高升学率,却忽视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极易拥有“不健全人格”,在面对困境时容易被情绪所控制,从而做出自杀等不爱惜生命的行为。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老师和家长往往在事故发生之后才幡然醒悟,开始强调对学生们的生命教育,这种做法无异于亡羊补牢。
在国内,学校对生命教育的内容极为缺乏,在中小学生的课堂上难见到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老师们也对这个话题避而不谈,直到大学有些学校才会专门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但此时很多学生的价值观已经成型,这种教育并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生命教育关乎人的生存与生活,也关乎着人的成长与发展,学校应当让学生们从小认识到自己的生命价值所在,只有当他们明白了生命的可贵之后,才能懂得欣赏、尊重、珍惜自己的生命。
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缪可馨事件亦是如此,年仅十岁的小女孩选择了跳楼自杀,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对学生的生命教育知识并未普及到位,才导致学生在一时激动的情绪下选择了自杀。事实上,如果学校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足够重视,建立有效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从而让学生们正确处理好自己的情绪,重塑他们对生命的认识,自杀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可以避免的。
面对一条条鲜活生命的逝去,人们在惋惜的同时更应该引以为戒,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学会敬畏生命、热爱生活。学校作为学生的“第二个家”,有责任纠正他们的不正确认识,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他们普及自杀防御知识,从而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638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