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一件成品的工期有多长,那就得看你对成品的期望有多高。”7月2日下午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大学生“民间文化遗产”实践调研团5名成员前去拜访舟山船模传承人钱兴国时,钱老师如是说,这也是他对作品要求准确的诠释。
舟山船模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旧时,舟山渔民打造渔船都要先制作船模。如今,工匠们根据历代海船船型,按比例缩小外形及内部结构造出船模,并在船头、船尾、门窗、围栏及舱内等部位雕饰精美的吉祥图案。舟山船模不仅传承我国古船文化的记忆,更是对研究古今帆船发展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位于定海中大街5号的钱氏船模店内,摆放着“绿眉毛”、“鉴真号”、“海上主权号”、鸟船、沙船、广船等二三十艘造型各异的船模艺术品,这些船全按真船比例缩小,精巧绝伦。走进钱兴国老师打造的船模王国,着实让小组成员们大开了眼界。
“这是绿眉毛,是最具舟山特色的历史名船。”见成员们都很感兴趣,钱兴国老师指着其中一艘船模向成员们介绍说。“别看这些船小,该有的内部零件是一个都不少的。”
“那做这样一艘船的工期需要多长?”面对成员的提问,钱兴国老师笑着说:“好多人都问过我同样的问题,但我只能告诉你们,要说一件成品的工期有多长,那就得看你对成品的期望有多高。”
钱兴国老师今年61岁,是舟山市船模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上世纪七十年代,因为生活的不易,年仅17岁的钱兴国中学毕业后就去了定海木材公司工作。在那个精神生活相对匮乏的年代,又因为生性腼腆,因此船模成了他平日里唯一的爱好,一有空闲,就对照着《中学科技》上的船模图纸埋头敲敲打打,1997年,木材公司改革,全员下岗。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钱兴国发现,原来平日作为爱好的船模也可以养家糊口,终于,不用在赚钱跟做船模中痛苦抉择,于是他几乎将所有的时间精力都投入到了“造船”上。
时至今日,钱兴国每天仍沉浸在自己的“造船天地”中,制图、放样、切料……40多年来,钱兴国用一双巧手,打造出各式精美船模,各项荣誉和船模订单也接踵而至。
海军上将、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名誉理事长郑明曾说:“关于船模文化的发展,政府应该给予保护、扶持,而他们自己也应该要求发展成一种产业。舟山是舟楫的故乡,舟山应该有一个船模博物馆,将弘扬海洋文化作为最大的目标。”船模博物馆也是钱老师的一大梦想,他说: “我想把舟山从古至今的船都做个遍,让更多的人了解船模制作工艺,了解那段历史。”
采访时,提及失传的古代制船工艺,钱老师显得痛心疾首,“要说外国比中国优秀的地方,就是他们的传承,他们每造出一艘船,就会记录下每一步工序,留下每一张图纸,即使再久也不至于失传,但中国不一样,中国人做出一条新船,下水成功就是结束。技术的传承也仅靠世代的口口相传,因此大多中国工艺都已经流失。” 他说,“在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年的时候,我曾经试着想做出一艘宝船,但是因为残存的仅有少量文字描述,最后只能无奈放弃。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希望能有一个船模博物馆,能把造船的技艺记录下来,使它能够继续流传下去。”
“年轻人必须要有自己的爱好,做自己喜欢的事,踏实!”,采访结束前,钱兴国老师语重心长的对我们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因为喜欢一样东西而为之坚持不懈的努力、付出,总会有回报的。比方说我,我就是因为痴迷船模,并且几十年如一日的练习它,才能在看到图纸时,脑海中就浮现出船模的雏形。”
“故船不厌百回练,熟练深思子自知”,衷心希望,钱兴国老师所憧憬着的“传承梦”有朝一日能得以实现。
撰稿人:陈滢洁
摄影:陈滢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660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