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感受乌镇竹编文化,助力传承非遗文化 ——“红色GIS”暑期社会实践团在行动

来源: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作者:红色GIS

2020年7月4日,浙江农林大学 “红色GIS”暑期社会实践团游走“水乡寻梦研学路”,深入了解乌镇竹编文化,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

图为红色GIS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合照 通讯员李伃摄

据明正德《桐乡县志》卷二在《物产》记载,“筛、簸出青镇,虽京师亦自此去焉”、“先有陈庄,晚有乌镇”,可知乌镇的竹编历史久远,而陈庄村更是曾经的竹编交易集散之地,占据江南的竹编市场一席之地。后来,伴随着乡村打工潮,手工艺逐步让位于现代工业文明,竹编开始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上午10:30,实践团队便来到陈庄村,探寻竹编非遗的真实生存现状。

据实践考察,竹编手艺人逐年减少,竹编工艺正面临严峻考验。在2010年乌镇竹编就已被列入第四批嘉兴市非遗名录。陈庄村作为竹编发源地,为保留、传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了众多举措:在竹云工坊的带动下,响应党的号召,许多青年返乡就业,用DIY的方式让失传的竹编再度回归大众视线。除了簸箕、果盘、竹篮等日常用品,陆续开发出各式创新工艺品:竹编摆饰、竹编画、耳饰、竹编玩具等;每年都有超过100个团队来到陈庄村进行竹编研学体验,每年的体验人数达15000人次;陈庄村也会对1000多人进行竹编工艺的专业培训,也与浙江多所学校建立一对一研学基地,如乌镇小学便会定期到此进行竹编学习。实践团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重点参观了竹云工坊、竹编文化馆、竹林工坊传承学院,学习了解竹编文化,在浙江非遗乌镇竹编传承人钱鑫明老师傅的带领下体验竹编工艺品的简单制作。

图为红色GIS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与钱鑫明师傅的合照 通讯员李伃摄

完成制作后,实践团成员采访了乌镇竹艺杰出代表、浙江非遗乌镇竹编传承人钱鑫明老师傅,老师傅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看似简单却制作复杂的工艺品“聚宝盆”:采用滔天纹路,有把宝贝都聚起来的意义,这件作品花费钱师傅近一个月的时间。之后,钱师傅又和我们讲述了他与竹编的人生故事,也袒露出他对竹编工艺面临失传的担忧,以及希望有更多年轻血液的加入。

图为钱鑫明师傅介绍自己的得意之作 通讯员蒋学庆摄

钱老师傅说:“由于难度大,不赚钱,只有很少的人了,(竹编工艺)已经到了失传的边缘,如果我们不传承就彻底失传。我们开办竹编课程,让年轻人来进行体验,创新产品。对产品进行创新让更多年轻人理解,进行传承,为了传承,必须改进产品。竹编产品从以生产工具为主到以纪念品、装饰品为主,目的是让更多的人理解他。”尽管老先生已经60多岁了,但是他依旧坚持每天进行产品开发,以身作则。老师傅也与我们提到了他的儿子,他们深受竹编文化的熏陶,从小便喜爱制作竹编工艺品,致力于竹编文化的宣传与竹编手艺人的培养,为竹编非遗的传承贡献力量。采访过程中,老师傅还特别提到自己给孙子取名为“钱承艺”,“承”是继承、传承的承,“艺”是工艺、技艺的艺,名字寄托了老师傅期望自己的孙子未来能够继续将竹编工艺发扬光大。

图为青年传承者正在制作竹编工艺品 通讯员蒋学庆摄

在钱鑫明老师傅的讲述中,“红色GIS”实践团成员对于竹编的理解从单纯的艺术品上升到对于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当传统竹编文化遇上“互联网+”时代,对于非遗传统文化即是机遇又是挑战。浙江乌镇的陈庄村作为蝶变样本,值得大家思考与借鉴。“红色GIS”实践团成员坚信乌镇竹编能在于世界互联网大会的碰撞中迸发出绚烂的火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6777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群策群力,标新立异

2022年7月6日,“秾人向徐周”团队关于互联网+电商平台的构建进行了更加细致的了解,同时团队将直播带货执行方案进行了细化。关于互联网+电商平台的构建,团队首先查找了国内比较当红的电商…… 刘思辰 狄恩雨 程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查看全文 >>

南京农业大学“秾人向徐周”实践团队 积极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积极响应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部署,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优化乡村治理,2022年6月28日,南京农业大学“秾人向徐周”实践团队深入江…… 刘思辰 程序 狄恩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查看全文 >>

南京农业大学“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秾人向徐周”团队 第4期简报—

简报秾人向徐周“三下乡”实践团队编第4期2022年7月4日走傍徐周访消息2022年7月3日下午,“秾人向徐周”线下团队和徐周村钱书记和徐经理进行了沟通交流。交流过程中,钱书记提出了希望我们可…… 刘思辰 狄恩雨 程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向日葵老师”卢春英:用爱与智慧点亮山区孩子的未来

2024年1月21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蔡开彬同学走进昭平中学,专访了被学生们亲切称为“向日葵老师”的卢春英…

寒假社会实践┃青岛科技大学“遗”路生花寻年队践行非遗传承

在2025年春节首个非遗年的特殊背景下,青岛科技大学“遗”路生花寻年队的五名大学生,怀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的使命感,…

大学生创新团队:用技术为动画“重置焕新”,开启视觉新体验

在如今动画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老旧动画因画质、风格等问题逐渐淡出观众视野。然而,浙江工商大学的“雾散云开”团队却另辟…

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团委青工部开展“我与科学有个约”科普志

为积极响应2024年两会科技创新目标,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湖南省科技馆联合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

动科动医素质拓展部2月心委例会成功召开

本部二月心委例会于2月24号12:30在荟十2楼活动室成功召开,例会主持人为22级部门负责人桑雨嘉。例会开始后,心委们首先完成了一…

最新发布

浙江农林大学村官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赴河桥镇小组问卷调查
7月1日下午,实践团成员根据之前的访谈情况修改了问卷内容,分小组展开行动,分别对当地的村民、游客、民宿的经营者进行调查和口头访谈。随着问卷调查的深入,实践团成员发现不同村民的家庭经济状况差别很大…
了法律之灵,知法律之魂
了法律之灵,知法律之魂——许昌学院法学院暑期良承律所社会实践队为了清晰的了解大家对于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对法律的看法,2020年7月4日,良承律所实践队召开了一场关于“法律”的深刻讨论……首先,法律是由国…
环保在行动,绿色新风尚
环保在行动,绿色新风尚--许昌学院新材料与能源学院格润“绿风尚”社会实践实地调研2020年7月4日,许昌学院新材料与能源学院格润“绿风尚”暑期社会实践调研队队员曹玉青对自己所在地区居民进行了实地走访与调…
步履不停 环保同行
步履不停环保同行--许昌学院新材料与能源学院格润“绿风尚”社会实践调研纪实2020年7月4日,许昌学院新材料与能源学院格润“绿风尚”暑期社会实践调研队队员宋汉者对自己家乡环境进行调研并对身边人进行问卷调…
开展实地调研 引领绿色风尚
开展实地调研引领绿色风尚2020年7月4日,许昌学院新材料与能源学院格润“绿风尚”暑期社会实践调研队队员李涛在自己的家乡内蒙古进行了关于环保的实地调研。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是李涛同学的家乡,在这里,李涛…
环保优先,绿色发展
环保优先,绿色发展--许昌学院新材料与能源学院格润“绿风尚”社会实践调研纪实2020年7月4日,许昌学院新材料与能源学院格润“绿风尚”暑期社会实践调研队队长宫悦对自己所在地区居民进行调研。宫悦同学居住在…
“鸭村”摇身变成新晋“网红文化村” ——“红色GIS”实践团走进乌镇横港村
(通讯员叶真妮)2020年7月3日上午,浙江农林大学“红色GIS”实践团队顺利抵达浙江乌镇横港国际文化村,开展了调研走访乌镇横港国际文化村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图为红色GIS实践团成员走访横港村通讯员许鑫磊摄横…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法学院“与法同行,引领思想”社会实践队始终如一
炎炎夏日,法学院“与法同行,引领思想”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一如既往地坚守本心,不忘建队宗旨,恪尽职守。实践队的成员们依然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面对新的一天,坚持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这种始终如一的精…
用艺术唤醒乡村,以农旅撬动经济
2020年7月4日上午,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直播助农”促发展暑期社会实践团探访嘉兴市乌镇横港村,调研乡村休闲农业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在横港村村委宣传委员褚玉杰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了小鸭驿站、莫奈…
浙江农林大学村官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农文旅融合调研
九万里风鹏正举,新征程砥砺初心。7月1日,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九十九周年的生日。实践团成员走进河桥村党建主题公园,捡拾垃圾、清理杂草、整理摆设,高度认同劳动最光荣的价值观,对习近平主席“初心如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