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工学子“三下乡”:在扶贫支教中收获新技能与感动
——智能工程学院“智造新青年,志向新时代”扶贫专项支队2020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系列报道(五)
不知不觉中,为期4天的暑期三下乡支教实践活动已进入倒计时。从青涩到成熟,志愿者们用他们诚挚的奉献精神谱写了一篇篇爱的篇章,他们用移通人特有的踏实、勤勉精神,认真的去完成每一次的支教任务,用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扶贫支教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把自己的爱毫无保留的分享给大山里的每一个孩子。而在这过程中,他们也收获了许多同龄人不曾有的宝贵财富。
萌芽篇
7月8日,与孩子们的第一次相遇充满了期待和美好。踏入校园,引入眼帘的是孩子们天真的面容,冲刷掉了志愿者们的拘谨之态。放下行囊之余,小志愿者们纷纷穿上红马甲,相继开展“扶贫专项活动之未来小小领袖成长营”教学活动,充当起了代课老师的身份。本支队将以快乐为主线,为坪山小学的孩子带来多彩课程,涵盖演讲与口才,音乐,国学以及体育四个课程营,希望通过这些课程能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在四个小课堂上,志愿者们起初都十分拘谨,由于首次以教师的身份站上讲台,加以教案准备有些许欠缺,难免会紧张,亦显得十分青涩。
成熟篇
经过第一天的支教之旅,孩子们很快就和志愿者们熟络起来,并带领大家一起融入坪山小学这个新的家庭。经过简单的对接与休整,并基于第一天的教学反馈,志愿者们利用空余时间不断对课程进行优化和升级,力求达到教学内容与日俱进。每日教学结束后针对当天教学情况的实际础,对教学计划方案进行完善以及细致撰写,从而实现精准施教,授课也从最初的青涩腼腆变得游刃有余,十分熟练的将丰富过的授课内容引入课堂。
收获篇
“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暑期三下乡的扶贫支教实践活动已步入尾声。今天是相遇的最后一天,亦是相见的最后一天,将要离别的浓浓情绪在志愿者与孩子们心中渐渐蔓延开来。在坪山小学的四天支教之旅中,志愿者们接触到了语言自由朴实的原貌,感受到他们所流露出最质朴的真性情。今日告别之际,志愿者们给孩子们分发了各自精心准备的礼物,听见孩子们欢喜的笑语、收到孩子们热情的拥抱以及充满心意的卡片,在志愿者陪伴着他们的同时,孩子们也在慢慢的接触中,从内心深处爱着志愿者们。润物无声中,志愿者们收获了祝福与感动。
特别是作为理工类大学的学子,从未接受过师范方面的教学训练。但在此次三下乡支教扶贫活动中,却收获了师范技能,从最初的不会写教学计划,到后来能独立撰写自己每一天的教学计划;从最初上讲台不知道讲什么,到后来能游刃有余的把控课堂,因材施教,传播知识、传播快乐。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坪山小学的孩子们学习到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同时,也让志愿者们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语言组织,表达及综合统筹能力,收获了师范技能,为自己以后的就业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总结篇
通过这次扶贫支教,让志愿者们明白了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份责任和使命,这份责任是一种良心,是孩子们眼中的希望,是家长的寄托,也是国家的期望。正如卢梭所说的:“当我们用手中智慧的蜡炬指引他人前行时,也为自己照亮了所愿的方向。”队员们在扶贫支教中启迪他人,亦在感悟中不断成长。而“小老师”的身份也为志愿者们的大学生活增添了一抹色彩,让此次三下乡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图/吴欣懋、翁诗倩 文/翁诗倩)
智能工程学院团总支供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726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