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浙江理工大学暑期实践团队赴中国丝博馆探寻丝绸文化发展之路调研活动
丝绸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凝结了时代特色的文化明珠。丝绸的出现时间非常久远,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的男耕女织生活。随着历史的推进和工艺多样化的发展,丝绸的演变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兴衰历史。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三下乡”活动六团十二队以“继承传统文化”为主题,探寻丝绸文化的发展以及丝路背后的传统历史背景,于7月11日来到中国丝绸博物馆进行调研活动。
早上来到中国丝绸博物馆,首先进入的是主馆 “丝路馆”。锦绣云霞路,阳关礼义邦。真丝悠远织,化作凤呈祥。主馆按照朝代变化的时间顺序,收藏了非常多古代真实的丝绸文物,包括出土的很多丝质衣物以及穿戴用品,比如战国时期的菱纹罗碎片,汉代正式的礼服,唐宋时期的丝质印染品,元明时期少数民族政权下别样的穿搭配饰,清朝和民国的刺绣花纹,以及随着丝绸之路出口到国外的异域风情外销品。其中马尼拉披肩很特别,根据讲解员的介绍,欧洲人起初不知道中国这个国家,我们外销的披肩太过精致,在当时的马尼拉销售,最后被称为马尼拉披风的,其实是中国的丝织品。同时还有很多现代科技复原的作品,用于对比的科普不同种类丝绸的织法。可以直观的感受到丝绸随着工艺的发展,以及不同的社会背景的变化。包括织法、样式、花纹、颜色等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全过程。接着下午参观了中国丝绸博物馆众多副馆之一的蚕桑馆。绚丽蚕娘舞,飞烟起岫裳。春花裁水袖,秋月浣柔光。蚕桑馆主要记录了人们从养蚕到将蚕丝提炼成为丝线最后织成布的全过程。可以看到展出了蚕的养殖过程和原理,不同时期蚕茧的标本,以及详细介绍了织布机的模型和运作原理,甚至还有当时人们所信奉的丝织神灵嫘祖的简要介绍,十分详细。
通过这次前往中国丝绸博物馆,了解和学习到了很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开始有了新的理解。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丝绸在杭州已有很久远的历史,我们身在杭州,为丝绸的传承和发展尽一份力也是理所当然的。丝绸凭借自己独特的魅力已经做到了“真丝彩缎文明史,灿烂辉煌世界知”,但丝绸未来该如何走进新一代年轻人的生活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7月11日经济管理学院传统文化实践服务团队
六团十二小分队报送信息
通讯员 司奇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727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