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为走进红色历史,追寻红色文化,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文明聚力,情系苏区”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于2020年7月12日前往探望瑞金市谢坊镇的红色老兵——杨世发,感受老兵的英勇风采,学习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再次听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年逾八十九岁高龄的杨世发面容苍老,但坚定而闪烁的眼神仿佛一瞬间就将服务队的队员拉回抗美援朝战争的战场上。
杨世发,于1950土地改革时期担任民兵队长,同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杨世发自幼深受瑞金红色革命文化影响将爱国主义根植于心,于1952年在瑞金市谢坊镇毅然报名并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成为一名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中国人民志愿军不怕苦难!”
“我先是在县里参加体检,后来跟着大队伍从江苏乘轮船北上,到达东北鸭绿江后,改为坐火车横渡鸭绿江,就在火车穿过隧道的时候,敌人飞机投下炸弹,我们的火车被埋在了隧道里,我幸免于难”。
“之后我跟着部队为躲避敌机来袭,藏在山洞和树林里,再之后改为行军走山路,那里山脉连绵,只一个山头就有四五十里路,我们边赶路边躲藏炮弹轰炸,敌机声笼罩,硝烟弥漫着整个山头。”杨世发向服务队队员描述当年远赴战场的画面,过程惊心动魄,往事历历在目。杨老的语气却很平淡,“这只是冰山一角,中国人民志愿军不怕苦难”。
“与敌军殊死搏斗,中国人民志愿军不怕牺牲!”
“抵达战场后,我们便立刻加入战斗,开始和敌人血拼。我们的武器不如美帝,但我们敢拼敢打敢牺牲,能守卫祖国边疆领土,那是死得其所。”
“共产党的纪律是铁一般严格的。班长当时在战场下了死命令‘要是谁敢当逃兵,一定枪毙!’我决心参加抗美援朝,吃苦不怕,牺牲更是在所不辞”。杨世发字字铿锵,句句有力,将革命英雄主义和紧密团结共同御侮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服务队的队员。
“战火褪去,功勋永存”
“1953年12月7号晚上7点整,双方签订了停战协议,朝鲜战争结束。但是为防止敌人的再次反击,中国政府命令志愿军继续驻守在鸭绿江附近,守护着边境安全,随时准备战斗。当时在当地既要进行生产又要做战备训练,没想到我这一守便是四年,1956年才返回家乡。”杨老说虽然1956年才返回家乡,但值得高兴的是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击退了美帝国主义,如果不是击退了敌人,我们国家就会再次陷入战火,国家的安危不可设想”。
话音落下,杨世发转身用布满沟壑的双手颤颤巍巍掏出一个保存较好的皮夹,“你们可以自己看看”,映入队员眼帘的首先就是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纪念章。纪念章因长时间保存略有锈迹,小小的勋章承载了无比荣耀的光辉岁月。队员们仔细端详着这些纪念章,心中肃然起敬。
“我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入党”
收去功勋,杨世发向服务队队员们坦言心中的遗憾“我十八岁那年本想入党,但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后来朝鲜战争爆发,我便参军了,退伍后也错过了入党的机会”,老人的眼中的失落一闪而过,“但退伍之后国家一直会给我补贴。1990年那时是15块一个月,现在已经是1000多元了。”党不会忘记每一位祖国事业奋斗的人。
队员们问起杨世发今生最大的愿望,杨老不假思索“当然是希望老百姓的生活安安稳稳,国家更加强大。当今世界落后就要挨打,只有足够强大,才不会像当年那样再次陷入战争,我们老一辈的奋斗都是为了国家的独立和平,你们青年人是新时代的接班人,更要努力奋斗啊!”说完,杨老拍了拍服务队队员的肩膀。
八十九载岁月更替,八十九载矢志不渝,杨老真正诠释了什么叫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国人民志愿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落后的武器影响不了志愿军的英勇,纷飞的冰雪阻挡不住志愿军的决心,就像他说的那样:“如果再有一次,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即使身处和平年代,青年们也当拿起时代接力棒,将杨世发的爱国主义与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742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