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纸伞,伞之外形,顶天立地,蕴含中国古典文化精髓——“天人合一”的文化概念,伞骨同聚一轴,象征团结与力量。是中国古典高雅美的标志之一。
我们实践团抱着探寻最美油纸伞的目的,进入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伞博物馆,开始了实践第一天的探索之旅。初入伞馆,入眼就是色彩鲜艳却又透露出一丝优雅的各色油纸伞。油纸伞似乎天生就带着雨的气息,一把油纸伞承载着大半个江南,诗人寄情、乡人寄思,文人寄事,依仗的无非是厚重的匠人灵魂。好的油纸伞,经得住3000多次聚合散开,当中包含的每一道功夫,都是手工艺人们靠着双手一点一滴地削出来、磨出去、涂上去。
小小的油纸伞,承载着不同手艺人独特的记忆,在不同地区油纸伞的制造工艺和样式各有不同,各具特色。湖南益阳伞做工精细,在历史上享有盛名。有“湘潭木履益阳伞、沅江女子过得练”的说法。当代的益阳伞具有伞型轻巧、色泽鲜艳,透明结实,美观耐用等特点。四川泸州的油纸伞以生产大红伞为特色,制作从刚竹到描绘图案共20多道工序,均采用手工操作。由于严格保持传晚工艺,泸州油纸伞成为这一领域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994年四川泸州油纸伞的6位民间艺人用朗棕老松为牵托,3纯棚竹子为拿骨1800张度纸为全面,经过而多道工序,历时4个多月制成一把直径12米真升安重达半乾的巨型纸牵被营为“中国伞王“。福建福州的油纸伞双喜牌油纸伞在各类伞中,也极为突出。据报道,有专业检测发现,杨常利出产的“双喜牌”纸伞可承受1170次的反复收撑不起顶、不断线、不裂槽,五级逆风吹20分钟伞柄不折、伞骨完好,长时间泡在沸水中不脱骨、纸不烂。
纸伞已经有230多年的历史了。做伞,是祖祖辈辈心手相传下来的工艺。手工油纸伞的制作过程,前前后后分削伞骨、绕边线、裱纸、上柿子水、收伞、晒伞绘画、装伞柄、上桐油、钉布头、缠柄、穿内线等十几个步骤。
所有步骤中最见功力的是削伞骨,一把纸伞有短骨和长骨,要把竹子一根根剖开削好,还要一根根钻洞,相当耗工。挑选原料也很讲究,竹子、伞纸、棉线都要精挑细选,涂料中的天然熟坝子油和柿子水都是依古法调配成的
油纸伞,承载了一代人对江南烟雨的想象。事实上,油纸伞不仅是一种工艺,更是审美与实用性结合的艺术品,是中国人对伞诗一般的创造。现代社会,油纸伞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记忆,烟柳画桥、断桥相会、长亭相送…….都与那让人难以忘怀的情感有关。但它所承托的,就像那段过去时光,似乎沾上了点旧色,却在朦胧幽深的美梦中,也可叫人柔肠百转。在伞馆的参观中,我们探索到了那最美的油纸伞。
7月15日经济管理学院传统文化实践团六团七队报送信息
通讯员王陈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763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