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魔都又一次在雨雾茫茫中苏醒。今天是启航实践小队线下实地调研走访的最后一天,我们的足迹将从杨浦区、虹口区、黄浦区延伸到松江区与徐汇区。
今日的第一站是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位于南昌路100弄2号,一个普通小区内部,曾经的老渔阳里,看似平凡的石库门却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革命的火种在这里悠悠燃起。在这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
识分子在这里出版刊物,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这里也是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诞生地,在这里提出了“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社会”的革命目标,推动了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这里还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孵化地,为党储备了一批年轻有为的后备力量。这里更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发起地,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中,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实际上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作用。一大之后的一年多里,这里作为中共中央局机关,成为了当时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
我们在纪念馆中看到了各种版本的《新青年》杂志。其中,《青年杂志》于1915年9月15日发表的创刊号及改名《新青年》后的刊名皆带有法语“la jeunesse”,意为青年。我们查询了相关资料,如左岸有耳在文章《五四时期<新青年>杂志的标题为何是法文》中提到,陈独秀本人相当看重法国文化,声势浩大的法国启蒙运动对中国知识分子影响深远。除了标题之外,还有数篇文章向读者介绍法兰西文明,如《敬告青年》中部分思想来自于法国大革命和启蒙主义思想;如《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等。但是1920年中共筹备发起组决定将《新青年》从9月1日出版的第8卷1号改组为机关宣传刊物后,封面上便没有法语La jeunesse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771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