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走进紫阳街3

来源:浙江理工大学 作者:陈逸凝

2020年7月16日星期四,“走进紫阳古街,弘扬传统文化”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叶晓蝶小组长的带领下于台州临海正式拉开了活动序幕。

今天正值三伏天的入伏天,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就要到了。初来台州,迎接我们的便是一场暴雨。雨下得畅快,天虽闷热,心情却也舒畅。我们预定的民宿在紫阳古街里头,老房子翻新而来,屋门口的石板路上青苔和花草一起野蛮生长着。

民宿出门一拐弯便到了紫阳街的主街上。街边有特别多的小店,街边的房屋和街面店铺都保留着宋代的遗风和明清的格局,错落有致。令我颇有感触的一点,也是我认为紫阳古街与其他我所去到过的古街最为不同的点是,紫阳古街处处渗透着生活的气息,商业气息反倒不那么厚重。在紫阳街信步而行,最常见的景象便是店铺主人搬一把小竹椅字坐在街边一边做着各自的手头事,一边用台州临海当地的方言唠着家常。

在紫阳街,使人难以忘怀的就是我们祖先创造出来的“坊”,每相隔百丈就有大块青砖砌成的一堵坊墙,坊墙高三余丈,宽五六丈,拱门高丈余。坊名即地名,坊墙又称“防火墙”,有《悟真坊》、《奉仙坊》、《迎仙坊》、《清河坊》、《永靖坊》5座坊。前人用心良苦,设计出别具一格建筑特色,既是人行道,通马车,又是防火墙,还代替地名的多重作用,当今已成为街区的一道风景线。相传“奉仙坊”,说的是仙人在此地修心养性,这里是百姓供奉过仙人,而取名奉仙坊。“迎仙坊”则是另一种传说了,临海是块风水宝地,百姓安康,人间生活幸福美满,不少仙人下凡人间临海,为迎接“仙人”,才建了“迎仙坊”,这些都是传说。但紫阳真人创造气功理论,对于后人养生、长寿起到重大作用,这是实话。

紫阳街是临海千年古城的文化血脉,是古城遗制的缩影,也是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岁月沧桑和小城故事遗留在老屋起翘蜕皮的墙面上,遗留在高高挑起的飞檐上,处处充溢着它的原始魅力。这里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商业文化、建筑文化和民族文化铭刻着鲜明的时代印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772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学以致用!广西师大学子助力桂平杖头木偶戏传承添新翼

在非遗保护意识不断高涨,传统文化亟待传承与创新的当下,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踏入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开展了一场旨在推动桂平杖头木偶戏活态传承的实地调研活动…… 陈梓怡 卢潇婷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桂平杖头木偶戏 “遇春”:广西师大学子 “穿针引线” 解传承之困

在文化多元且非遗保护意识渐强的当下,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走进广西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深入调研桂平杖头木偶戏,致力于为其传承创新贡献力量。桂平杖头木偶…… 王雨欣 陈梓怡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青春赋能:广西师大学子为桂平杖头木偶戏 “舒筋通络”

在非遗保护热度攀升的当下,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肩负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走进桂平中山公园前的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所,深入调研桂平杖头木偶戏,为其传承发…… 王雨欣 陈梓怡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桂平杖头木偶戏 “遇春”:广西师大学子 “穿针引线” 解传承之困

在文化多元且非遗保护意识渐强的当下,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走进广西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深入调…

青春赋能:广西师大学子为桂平杖头木偶戏 “舒筋通络”

在非遗保护热度攀升的当下,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肩负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走进桂平中山公园前的自治…

宁波财经学院“赤心”实践团: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宁波财经学院“赤心”实践团: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宁财学子组建“赤心”实践团,在假期里毅然踏上了红色文化探寻的征程,这段…

破局!广西师大学子为濒危的桂平杖头木偶戏寻生机

近日,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的成员们满怀热忱,踏入桂平中山公园前的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所,对…

宁波财经学院“赤心”实践团:铭记烈士初心,续写时代华章

宁波财经学院“赤心”实践团:铭记烈士初心,续写时代华章今年冬季,宁波财经学院组建了一支由5名成员组成的“赤心”实践小…

最新发布

瑞典---垃圾分类集成器
瑞典---垃圾分类集成器你听说过垃圾自动收集系统吗?瑞典做到了。在瑞典人们对垃圾分类极度重视,他们充分利用垃圾所带来的有效能源,转化成电热能,成为城市能源供应一大产业链。你不了解的还不止这些,让我…
体验志愿服务,感受医护工作
体验志愿服务,感受医护工作(通讯员王雨晴)2020年7月15日,重庆大学“追寻红色基因”社会实践团队部分成员来到了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志愿服务活动。由于正处于疫情防控期间,需要控制志…
安吉余村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道路纪事
南锦绣日日新。走进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三面青山环绕,入眼皆是美景。凌空俯瞰,漫山翠竹将小村涂抹成一片舒展开来的硕大绿叶,澄澈的余村溪穿村而过,成为“叶脉”上最为动人的风景。  这里,青灰的山石…
缅怀历史·不忘初心
缅怀历史·不忘初心——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情汇盛夏”202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梁实秋是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冰心…
余村介绍
天荒坪镇余村地处浙北天目山区,位于亚洲第一的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山脚,距县城18公里。余村是一个总面积为4.86平方公里的自然村,三面环山,2003年总人口为1032人,村民年人均收入在7000元以上。村庄整体环境规划…
垃圾分类政策先行
垃圾分类政策先行经过专家组的实地考察研究和对于国外政策方案的学习借鉴,中国照样提出中国方案和“战略部署”。2017年3月发改委和住建部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使得生活垃圾分类推进速度加快,…
走进“萧山萝卜干”,探寻美味发源地 ——浙江理工大学“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
2020年7月16日,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三团九队前往杭州市萧山区开源蔬菜开发有限公司进行走访与参观。上午10时,实践团队乘车达到开源蔬菜有限公司,公司质管科负责人沈亚军女士十分直爽地接受了实…
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下辖行政村
清光绪版《孝丰县志》记载,余村历史上由孝丰县管辖,属浮玉乡,曾名“俞村庄”;民国后期属南屿乡,1949年秋撤乡建区属青山区,称“余村”;1957年建余村高级社;1961年由山河生产队分出,建余村大队;1984年1月…
大好山水绘入现实,“两山”理念润泽百姓
大好山水绘入现实,“两山”理念润泽百姓为了解余村多年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绿色发展发生的巨大变化,7月16日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三团十一队来到安吉余村村,准备重走习近平总书记…
走进安吉余村,感受绿水青山之美
走进安吉余村,感受绿水青山之美为了解余村多年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绿色发展发生的巨大变化,7月16日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三团十一队来到安吉余村村,准备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