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菇朵”小队的香菇博物馆之行
2020年7月17日,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三团七队前往参观了庆元县香菇博物馆,并且与馆内负责人吴主任进行了交谈。
庆元县香菇博物馆始建于1997年,在1998年正式开馆,距今已有二十多年历史。馆内展品丰富,包含有庆元香菇产业的发展历程、庆元县香菇文化、多种菌菇类标本、菌菇类作物的价值等多个板块。
从馆内的展品我们了解到,香菇的种植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代表性的是“砍花法”。这种方法是在原木上用斧头砍以疤痕,利用自然孢子接种栽培香菇的技术”。包括选场、做墙、砍花、遮衣、倡花、开衣、当旺、焙菇等流程。这是香菇人工栽培的最古老方法,是我国劳动人民认识、利用自然的一项伟大创造,也是人类农业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通过与吴主任的交流,我们了解到,菌菇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是一个生命体现。在现代菌菇种植技术的发展中,人们不仅仅执着于生产效率和生产规模,而是更加注重于与自然和谐共生。菇林共育就是一个应用典范,它打破了传统的砍到树木就是危害自然。适当的砍树种菇对自然其实是有益的,能够与自然达成一种合作的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除此之外,吴主任还和队员们探讨了由对菌菇类的思考引发的哲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习惯于将菌菇类进行分类,如某某菌菇类是食用菌、药用菌,或者说某某蘑菇是毒蘑菇。其实,这种“贴标签”式的分类仅仅是站在人类的角度去看待菌菇类,对菌菇类是不公平的。如果从自然的角度去看,每一种菇都是自然的一部分,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对自然进行着馈赠。
菇香博物馆即将迎来一轮翻新,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走进香菇博物馆,去了解、品味香菇文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776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