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早在汉代就已在中国出现,当时又称“纸鸢”。汉代曾用它来测量地面的距离;南朝有利用纸鸢传达消息的记载。杭州南宋时,弼教坊一带就有不少纸鸢作坊。杭州男女老少热衷于放风筝,由此风筝种类越制越多,越制越精。风筝制作技艺于2014年被列入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20年7月18日,社会实践的第四天,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六团七队一行人,抵达了位于杭州市拱墅区拱宸桥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内的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美术馆内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关于风筝的展区,只有博物馆二楼的大师工作室有非遗民俗:风筝的工作室。
我们前往的时候非遗民俗风筝的传承人程迪申老师并不在工作室,但是他的徒弟正在工作室搭建风筝龙头的骨架。我们在表明来意后,师傅很热情的给我们介绍了很多关于风筝的故事。我们从师傅口中了解到最早的风筝其实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中国风筝问世后,很快被用于传递信息,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唐宋时期,由于造纸业的出现,风筝改由纸糊,很快传入民间,成为人们的休闲娱乐的玩具。在传统的中国风筝中,随处可见这种吉祥寓意之处:“福寿双全”“龙凤呈祥”“百蝶闹春”“鲤鱼跳龙门”“麻姑献寿”“百鸟朝凤”“连年有鱼”“四季平安”等这些风筝都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风筝还分了很多种类型,有串型的,最长可达6000米,还突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我们体验了小风筝的制作,老师对我们进行了指导,保持了风筝的平衡。金鱼风筝在空中飞舞是是像金鱼在水中左右摇摆前进的。沙燕风筝不用多大的风力就能够飞上天。
希望通过我们的宣传能让更多人了解风筝,传承风筝技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789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