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家谱何去何从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东源村木活字印刷馆
7月19日,是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六团九队“传统文化”社会实践团队实践活动赴瑞安东源村第二天。
上午:我们团队到文化活动中心(8点),学习、体验木活字印刷术。
我们有幸联系上了东源木活字印刷协会57岁的会长王海秋老人,王海秋印刷后,字板上难以辨认的名字现在变得一目了然,王海秋说东源木活字印刷之所以能800多年不间断传承下来,有赖于传统谱牒文化,以及民间寻根问祖的宗族情结,浙南民间宗族每隔20至30年就要续谱一次。曾有过族谱产值500多万,全村60%的人从事木活字印刷的盛况。繁体老宋体加宣纸的气派和年代沉淀感是无法比的,所以王海秋和村里懂木活字印刷的村民每年都要外出编撰族谱,从几千口的小宗族到人口过万的大宗族,甚至还远赴河北、广东、香港等地。
但王海秋仍旧在摇头,他说活字印刷术在东源王氏家族已薪火传承24代,可如今的孩子都坐不住,外面诱惑太大,学的人少,学会了踏实干活的人也少,尽管村里为了保存遗产,把旧屋改成了博物馆,即使在技艺传承上,也绝不墨守“传子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保守规矩。可即便如此,随着人们对宗谱的淡忘和激光照排印刷术的发展,“木活字印刷”就像个垂垂老者,在恋恋风尘中边走边回望,仿佛希望找到自己留下来的意义,却又要面对被历史遗忘的显示,谁也不希望这手艺断在自己这一辈手里,当然,这不仅仅是为了保存一段关乎民族的记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794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