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看古今印刷,护文化传承

来源: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陈彦米

瑞安市东源村木活字印刷术已传承了14代,至今有800多年的历史。2010年,瑞安市木活字印刷术以“中国活字印刷术”为名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虽然瑞安目前有近百人仍专门从事活字印刷,但掌握书法、雕版、口诀等木刻活字印刷全套程序的传承人仅七八位。怀着敬畏的心情,2020年7月19日,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六团九队的成员们应工作人员的邀请,再次驱车前往这聚集了千百年智慧的传统文化传承地——东源村木活字印刷展示馆。

团队成员联系上了东源木活字印刷协会57岁的会长王海秋老人。在王会长的带领下,我们进入了令人向往神秘古村。村子里隐隐的墨香夹着南方潮湿的空气扑面而来。没走几步,便看到一位老人在刻字,他低着头,神情专注,动作仔细,有着一般农人黝黑的肤色,却又多了些思考者的深沉和文化人的儒雅气质。他刻得几个墨印字粒,不同于日常打印的铅字,它们有着凹凸不平的纹路,似伸展的骨骼,润泽的墨迹则像正在流淌的血液。王老人介绍道:“这是源自北宋年间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传承古法,字模用的是木头,依靠一套口诀,口耳相传,是中国已知唯一保留下来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如今瑞安的全套木活字印刷技艺,和元朝农学家王祯《农书》中的记载不差分毫。2010年,这项古老技术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才让世人再次把目光聚集到这濒临灭绝的手艺上。”

循着墨香走进中国木活字展示馆,一进门便看见并排的两张桌子,每张桌子都放着放着字盘,字盘里是方方正正的木头字模,字盘上方整齐摆放着水、墨汁、刷子和木尺等工具。刚才在屋外闻到的墨香绝对不可能仅仅是桌上这几盘墨水的功劳,那一定是整间屋子里那些经年久远的木制活字散发出来的体香。王老人专注地挑选着字块,很快让大家见识了活字印刷的前世今生。原木色的字块方头方脑,让人惊叹祖先创立活字印刷术时的灵感。“王师傅,”成员忍不住问,“这活字是用什么木头做的呢?”王老人拿起一个字模,说道:“我们东源主要采用棠梨木,这种材料产量大,而且不易变形。南方啊,气候潮湿,字模不易开裂。而我们印刷用的是徽制烟墨和宣纸,不是现在的油墨和铜版纸,用棠梨木做的木活字印刷虽然费时,却能保存长久。我曾参与修缮的木活字印的族谱最长可是保存有四百多年的!”

王老人虽已年迈,刻字的时候却毫不马虎。只见他右手持锋利的雕刻刀,左手顶住刀柄的末端,沿着汉字的边缘刻进木头中,飞刀似笔,三下两下刻出个“福”字。瑞安木活字沿用的老宋体,横细竖粗,字形方方正正,古雅得体,是明朝以来的官方字体,在宣纸上印刷显得美观大气。略显昏暗的灯光下,老人因墨水长年浸染的指甲,边缘呈现出墨黑色,手背上筋脉隐现,散布着暗褐色的斑,但每一刀下去都极精准,且力道均匀。这样一双手,在木屑的飞舞中灵巧地雕刻,像一部微型的黑白默片。大家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

木活字刻成后,王老人用一把短刷蘸上墨汁,在刻板上反复刷涂,待字模吸饱了墨汁,将一张纸覆盖在上面,并用另一把鬃制刷子在纸上轻轻来回扫动,直到纸背微微渗透出黑色的墨印,再轻轻揭起宣纸,一张清秀的祝福字符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纸上的墨迹一点点变干,就像汉字在生长——从甲骨、简牍、金石……纸张让书写的载体进化,而印刷技艺又为小小的印章赋予灵感,每个刻好的字块是一枚单字印章,那么,各个印章的排列组合便是一篇优美的辞章。

大家参照王老人的手法复刻了他排列好的祝福语。然而,结果却是每个人都身手不熟练地浪费了好多张纸,王老人在一旁摇摇头,“年轻人呐,还需要多历练历练。这传统的技艺(的传承)接下去得靠你们了啊!”惭愧之余,还有点兴奋,这是何等的信任,才能将他一辈子的事业托付于素昧平生的青年啊。王老人见我们神情复杂,补充道,活字印刷术在东源王氏家族已薪火传承24代,可如今的孩子都坐不住,外面诱惑太大,学的人少,学会了踏实干活的人也少,尽管村里为了保存遗产,把旧屋改成了博物馆,即使在技艺传承上,也绝不墨守“传子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保守规矩。可即便如此,随着人们对宗谱的淡忘和激光照排印刷术的发展,“木活字印刷”就像个垂垂老者,在恋恋风尘中边走边回望,仿佛希望找到自己留下来的意义,却又要面对被历史遗忘的显示,谁也不希望这手艺断在自己这一辈手里,当然,这不仅仅是为了保存一段关乎民族的记忆。王老人坐在字盒中间,他是个熟悉每一条路径甚至每一根林木的老猎人,而年轻一代这些闯入者则……

木活字的传承靠的不仅是手艺人的代代相传,还因为中国人保持了修谱的传统。这在客观上为活字印刷术提供了最好的文化生态环境。也许在东源的活字印刷术没有被发现以前,那些手艺人只是将它作为谋生的手段,而今时代的发展,与木质老宋体相比,铅字字模成本更低更耐用,电脑排版也远比手工拣字排版来得快捷,在这个讲究经济效益和速度的年代,即使东源村仍有修谱生意,木活字的生存空间也已日益逼仄,即便年轻一代的闯入者容易在丛林中迷失,现实也让青年不得不关注活字印刷术:在民间宣传刻字、印刷的习俗,保持传统的信仰,对民间信仰多一份关心、宽容……如此,活字印刷术就可以得到有效的保护,传统文化才不会被中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794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

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社开展“巧手慧心”南音心房志愿服务活动

11月1日至11月24日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社联合学堂坡社区服务中心举办了“巧手慧心”南音心房志愿活动。心理学社监…

地理与环境学院举办“护航夕阳红 相约健康行”活动

为强化当代青年的尊老敬老意识,提升老年人的健康防护能力,特别是针对冬季老年人高发疾病的预防,11月24日,聊城大学绿野协…

地理与环境学院举办“红色耀中华 风骨传后人”观影活动

为了培养同学们的民族精神,提高同学们的爱国意识,了解中国历史红色故事,11月24日,地理与环境学院于东校区青年之家三楼举…

地理与环境学院举办“点亮征信之路 共筑诚信社会”专题讲座

为帮助同学们深入了解征信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征信观念,推动诚信社会的建设与发展,11月24日,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于东…

晋安河畔净化水环境,琼河社区共筑绿色梦

2024年11月20日下午,福建师范大学绿意环保协会、环境与资源学院理论学习部、2022级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团支部共同前往晋安河沿岸…

最新发布

体验木活字印刷技艺,倾听印刷术前世今生
2020年7月19日,是我们六团九队实践的第二天。我们应工作人员的邀请,再次驱车前往这聚集了千百年智慧的传统文化传承地——东源村木活字印刷展示馆。我们有幸联系上了东源木活字印刷协会57岁的会长王海秋老人。…
传先民之使命,承文明之精魂
瑞安东源村木活字印刷有着悠久的历史,迄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在胶印、影印等现代印刷风行的当今时代,东源人依然用祖传的“梓辑”之技为人编印宗谱,活跃在温州城乡及各县市。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六…
开展志愿服务,传承千古文化
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2020年7月19日,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六团九队的成员们到浙江温州瑞安东源村的志愿服务站开展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志愿服务活动。不到9点,六团九队的…
王田村留守儿童帮扶计划
通过对王田村留守儿童基本问题的调查、分析与讨论,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帮扶措施和办法。7月16日,我们制定了王田村留守儿童帮扶计划。第一,建立王田村留守儿童信息表,其中包括四名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家庭…
体验活字印刷,感悟百年传承
瑞安东源村木活字印刷有着悠久的历史,迄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在胶印、影印等现代印刷风行的当今时代,东源人依然用祖传的“梓辑”之技为人编印宗谱,活跃在温州城乡及各县市。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六…
坚韧不拔,继续坚持 ——许昌学院“探索科技,创新课堂“大学英语微课视频制作实践队加油
“百里跋涉,多数失败者在九十放弃。”所以坚持是成功者所必备的条件。2020年7月19日已经是社会实践的末尾时间了,今天跟随叶子学姐的安排,继续进行最后一次全对队员线上学习。会议伊始队长告知大家社会实践…
农产品直播带货,电商农业发展未来可期
农产品直播带货,电商农业发展未来可期—环工学院“星火相连”暑期社会实践队最近几年,短视频行业的崛起,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商机,各种行业开始直播带货,直播带货为电商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农民同样也…
深入三围村,剖析发展方向 ——浙江理工大学“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
为了了解萧山区三围村的农户的生活水平的变化史以及现如今的生活状况,2020年7月17日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三团九队——“瓜瓜小队”前往萧山区三围村参观当地建设成果,总结成功经验。抵达三围村后映入眼…
深入三围村,了解发展经验 ——浙江理工大学“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
为了了解萧山区三围村的发展情况,总结他们的发展经验供其他村所用,2020年7月17日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三团九队——“瓜瓜小队”前往萧山区三围村参观当地建设成果,总结成功经验。早上10时抵达三围村,表…
深入市场,了解芹菜生产过程 ——浙江理工大学“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
为了解读萧山区三围村芹菜从采摘到送往全国各地的过程,2020年7月17日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三团九队——“瓜瓜小队”前往萧山区三围村进行实地走访,观看全过程。早上19时抵达三围村物流集散地,一下车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