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中海神乐 余音袅袅千年传
洛阳海神是一种古代音乐,海神在明清时期曾在洛阳盛行,目前仅有景花村海神社一家,其余已不复存在。
为了深入了解非遗文化,走近洛阳海神,7月18日下午3点,我们来到洛阳市李楼镇,寻访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洛阳海神乐传承人郭红运、郭治会。
郭红运(图左) 郭治会(图右)
据郭红运介绍,洛阳海神源自于周代的礼乐,武王伐纣统一中国,建都洛阳以后除了大封诸侯以外还封了东西南北四海之神,当时周代有严格的礼乐制度,即举行重大活动时必须配有相应的音乐以示隆重,而祭海(水)的音乐就是今天海神乐的源头。海神乐原作为宫廷音乐代代相传,安史之乱后流入洛阳民间,被称为“洛阳海神”,演奏团体称“海神社”。
郭红运自幼随伯父学艺,伯父郭高山是海神社第九代传人,他精通笙、管、琴等乐器的制作,同时精通技艺能演奏多种乐器。建国初期,曾受任于西南军区文工团,教授古老乐器管子,为部队培养了一大批乐手。
可惜的是随着历史的变迁,洛阳海神乐渐渐消失,2003年从教师岗位退休后,郭红运跟老同学联系交流,老同学希望他趁现在有时间和精力,将村庄里有兴趣有经验的村民组织起来抢救海神乐,于是在老同学的支持和帮助下,郭师傅与其他村民共同成立了“洛阳海神乐社”。起初排练的时候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包括乐谱不全,资金缺乏,排练场所不固定等。但郭师傅没有退缩,四处收集乐谱,只要听说哪里有,便赶去搜寻,再一点一点整理;资金不足便自掏腰包,郭师傅说“传承海神乐是家族责任与历史使命,无论如何绝不退缩”;没有地方排练,郭师傅就叫大家到他家里练习。十多年来,郭师傅以及社团成员积极排练,全身心投入其中,已将传承、弘扬洛阳海神乐当作奋斗目标。该社自成立以来多次参加市区举办的活动,深受观众喜爱。2007年被收录入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洛阳海神社演出相集
我们采访了解到郭师傅也招有徒弟,但是学习需要很多时间和精力,并且演出大都是公益性质的没有报酬,这就意味着不能养家糊口,所以有的人半途而废,有的人不愿意继续,如今一直坚持的也只有郭师傅的儿子郭治会。
郭治会师傅正在练习
郭师傅告诉我们如今海神乐的传承主要依靠家族传承,郭师傅掌握海神乐乐器的制作技艺,而这些乐器在市场上也已经买不到,这也是他们家族能够世代传承的一个优势。不过仅靠家族传承显然是不够的,这也使得海神乐的传承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
郭红运师傅制作的管子
谈到洛阳海神乐未来的发展,郭师傅说“我也不断考虑这些问题,海神乐要发展一是要跟景区结合形成产业,同时国家也要给与一定的资金扶持,二是要走进学校,学校是国家培养人才,培养接班人的地方,学生们可以在学校学习乐器,组成社团,参加演奏活动,学校也可以给予一定的支持与帮助,走进学校是传承海神乐最好的方向。”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国家,具有着众多的文化遗产,但现在更多的非遗品牌面临着后继乏人,后继无人的境况,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每一份文化都是需要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因此希望更多人可以关注洛阳海神乐,保护中国传统文化!
文字编辑:李皓月
照片来源:李皓月
实践队伍: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非遗调研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7976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